晋公子重耳之亡背景1、关于《左传》《左传》体例。《左传》是我事详备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简称《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全书再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比较详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生活广阔的画面与历史的进程。作者左丘明,为鲁瞽ɡǔ史,孔丘同时或稍晚时人。《左传》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文末一句带及三家灭智氏,为公元前453年事。则其中有后人附益的文字)。2、逃亡背景(原因)晋献公晚年宠爱妃子骊姬,他听信骊姬的谗言,打算让幼子奚齐(骊姬所生)继位,逼死了太子申生。骊姬为了确保奚齐继位,继续陷害晋献公的次子重耳和三子夷吾,逼得重耳和夷吾只得躲回自己的封地蒲地和屈城。献公派宦臣勃醍(tí)带兵追杀重耳。当追兵赶到的时候,蒲城人要抵抗,重耳上前劝阻。他说:“我靠着君父的命令,享受封地的供养,才得到属下的人民。有了属下的人民,就跟 君父较量起来,再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我还是走开吧!”说完,翻墙而逃。勃醍追上去拉住他的袖子,一刀砍了过去,结果只砍下了一块袖子,重耳就这样 逃跑了。人物介绍晋文公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霸主晋国国君(前636—前628)。名重耳。因其父献公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任用赵衰、狐偃等人,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成为霸主。原文及楚,楚子飨(xiǎng)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tuò)鞬(jiān),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注释[46]楚子:指楚成王,名恽,楚为子爵,故称子。飨之:以酒宴款待重耳。[47]羽毛齿革:指鸟羽、兽皮、象牙、犀革等珍贵之物。[48]波及:流到。此指流通、输送。[49]虽然:即使这样,话虽如此。[51]辟:“避”的古字。舍:一舍相当于15公里。三舍:九十里。[52]命:命令。[53]鞭弭:偏义复词,只取“弭”义,指不加装饰的弓。属(zhǔ):佩,系。[54]橐(gāo):箭袋。鞬(jiàn):弓袋。[55]子玉:楚国执政大臣,名得臣。[56]广而俭:志向远大而严于律已。。[57]肃而宽:态度严肃而待人宽厚。[58]晋侯:指晋惠公,晋献公之子夷吾,鲁僖公十年(前650)即位。亲:亲和。[59]后衰:最后衰落。意思是说:姬姓的诸侯国,周成王的弟弟封于唐,其子改国号曰晋,听说姬姓诸葛亮国中,唐叔的后代最后才会衰落。[60]其将由晋公子乎:大概将由重耳复兴国势吧?其,大概,可能。段落大意:(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他,并问道:
晋公子重耳之亡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