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延津县初级中学王丽勋写作背景: 1935年1月16日至18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2月5日,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率军攻打失利,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急行军在2月26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作于2月26日左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上阕:写霜晨行军的情景,渲染苍凉沉郁的气氛。下阕:写过娄山关时的所见所感。悲凉沉郁雄劲豪放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点明时间和环境。西风、霜晨、残月、雁叫,造成一种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雁与月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雁的含义:一是比喻信函。“鸿雁传书”“雁足传书”“雁尽书难寄”。一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唐韦应物《闻雁》:“淮南秋雨夜,夜斋闻雁来。”宋严羽《闻雁》:“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月,在古典文学中简直就是故乡和团圆的代名词。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从听觉来写行军,强化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碎:地势不平、山路崎岖、步伐零乱咽:形容西风中的军号声若断若续、忽高忽低,显得悲壮深沉
《忆秦娥-娄山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