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产阶层消费行为和消费伦理解析内容摘要:我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和消费伦理的形成由于受到传统消费文化、外来消费文化和主流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具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等特点,中产阶层通过消费来显示个性和品味,注重消费活动中商品所体现的“时尚价值”和“符号价值”,通过消费来排解压力,确认自身的主体性存在。文章指出,应弘扬中华文化,通过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来引导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形成积极向上的消费价值观,对大众消费文化价值观起到良性引导作用。关键词:中产阶层消费行为消费伦理培育和扩大中产阶层,有利于缩小我国贫富差距,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在对中产阶层的诸多研究内容中,其消费行为所体现的消费价值取向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中心。在全球化和外来消费文化(特别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新的消费文化正在中国形成,中产阶层消费价值取向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是大众消费文化的形成与引导的重要力量,分析中产阶层消费价值取向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中产阶层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形成消费是最能够体现阶级阶层状况的行为,从西方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现代社会消费状况可以看出,广义的消费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纯粹的物的消费,看中物品的使用价值,目的是维持人们基本的生存需要;第二是交换价值的消费,注重商品的含金量,目的是证明自己较强的购买能力,显示自己的金钱和富有;第三是对符号价值的消费,注重商品的文化内涵,表现自己的个性品味以及独特的审美眼光等。中产阶层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逐渐形成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实现的,与其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基本相吻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的那段时期,我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之下,社会消费品非常有限,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消费行为主要体现在对食品的需求上。消费观念方面,我们一直受传统的以俭为主、反对奢侈的观念影响,强调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生活方式,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体现出“从众”的特点,消费需要与欲望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没有通过消费来显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经济条件。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中产阶层处于雏形阶段,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迫切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显示自己在经济上的成功,消费为他们提供这样的途径。富裕群体通过不同于传统的消费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生活品味,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认为的,新兴的有闲阶级,在具备了各种条件之后,就开始极力的模仿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是,他们喜欢用消费来显示刚刚获得的财富,这种消费凡勃伦称之为“炫耀性消费”,先富群体的炫耀性消费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通过高额消费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变迁;二是以炫耀式消费去维系和发展某种关系,营造个人发展与生存的关系网。由于没有“文化资本”的积累,他们的消费习性与品位仍停留在衣食住行的实用消费模式上,这种消费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反感和社会不公的呐喊,文化资本不足是影响新富群体消费品位和消费文化提升的瓶颈。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中产阶层处于真正形成和迅速发展阶段,以政治、经济、智力精英为主体的中间阶层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新中产阶层。这部分群体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财富的来源也更接近于合法、透明,拥有一定的社会声望,他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更多的提倡以消费带动生产和社会需求;消费产品极大丰富,现代大众传媒尤
当今中产阶层消费行为和消费伦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