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教学贵在诵读感悟——《错误》教学后记园区二中陆建红新诗是中国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使新诗一方面秉承了古典诗歌含蓄蕴藉,注重意境神韵的特点,又具有外国现代诗歌自由奔放,强调主观性、非理性、音乐性以及立体感等多采的美学风貌。在所有的文学作品教学中,新诗总让我束手无策。然而,高一语文第一册就是新诗单元,如再像传统教法,把诗歌讲得支离破碎,学生会听得索然无味,对高中语文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带他们到诗歌的海洋中徜徉。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感悟法。下面就以《错误》这首诗为例,谈谈我在新诗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在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后,我范读诗歌,学生再读,提了一个问题:“这首诗隐含了怎样一个故事?”这一问题实际上要激发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自主的去感悟和理解诗歌,事实上,学生对诗歌的再创造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代替的,我们只有学会“顺从”学生,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读诗的乐趣。学生根据“归人”、“过客”、“等”等词语再创了许多“思妇闺怨”的故事。对于女子的形象也有了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诗歌表达与语言技巧。学生也基本能找出这首诗表达与语言的四个特点:多用否定句;多用叠词;多处不合语法;多用比喻。我用替换比较法,把否定句改成肯定句:“东风来了,三月的柳絮飘飞”,“跫音响起,三月的春帷揭开”。让学生朗读感悟。很快,有学生说,这让他想起朱自清《的春》“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给人一种快乐的感觉,而否定句给人一种哀怨之感。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赞同。我再一一把叠词去掉,把不合语法之处修改成语句通顺的句子,用一般的描述性语句替换比喻句,分别朗读比较体会。学生大多能说出一二。对诗歌的语言、意境有了更深的认识。接着我给他们介绍了诗歌语言的特点。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以精致的语言形式说出自己深刻独特的内视体验。诗歌语言从形式上创造了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在内容上突破了一般语言的用词方式、语法规范、修辞方式和抒情方式。比如:“你丢给我一朵花”是一般语言,而“你丢给我一朵微笑”就成了诗歌的语言。它打破了常规思维的界限,给人以美的享受。它
新诗教学贵在诵读感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