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旅游地学论文.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题:喀斯特地貌介绍学院: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姓名:潘鹏班级:核工3班学号:0216喀斯特地貌摘要:喀斯特(又称岩溶)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奇特地貌。所谓喀斯特作用就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与改造的作用。我国对喀斯特地貌的认识历史悠久。喀斯特地貌是一种很好的旅游资源。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中国喀斯特KarstLandscape;GenesisMechanism;SecondaryChanges;FormsandTypes;Militany&EconomySignificance正文下面通过介绍一种地质地貌来对旅游地质学进行说明:岩溶地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景观,岩溶峰林、溶洞、泉华都能形成美丽风景,但是导游词老是象形的神话,就难免使人乏味。然而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岩溶却是一部读不完的书。不但能追溯溶洞的形成发展史,而且可以据此推断当地地壳升降变动史。钟乳石、石笋都有年轮,仔细比较轮层间的差别,可以推断地球温度的变迁和全球碳循环的规律。喀斯特地貌基本介绍喀斯特地貌(karstlandform)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喀斯特一词取自南斯拉夫西北部喀尔斯高原地名。它作为术语发韧于19世纪中叶,1893年斯维奇()研究该第纳尔经典喀斯特区,把这一景观概念的山志名引进为喀斯特区一系列作用与现象的总称。现已成为国际通用术语。形成条件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石灰岩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狭窄的垂直纵向竖井与这些河道联通,使地表水得已顺畅地经地下河流走。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数都是喀斯特区。在照片中常见到的岩沟、天生桥、石灰岩孤峰、石林等,都是喀斯特区特有的地形。如果洞穴足够大且顶部接近地表面,则洞顶会发生坍塌。这样就会产生名叫落水洞的洼地。落水洞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常常合并成更大的凹陷,叫做坡立谷(俗称“天坑”),它常常是平底的,并由石灰岩中不溶残余特形成的土壤所覆盖。有些地区的石灰岩中不溶解物多一些,留下来的物质形成可以耕种的土壤。在一些降雨量很大喀斯特地区,所有降水都完全渗透到地下,甚至使那一地区连生活用水都难以找到。另一些地方,地表则可能会出现大泉,以河流的形式流过地表面,然后再次消失于地底下形成特点喀斯特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岩性、构造和气候条件。岩性条件主要指碳酸盐类岩石出露情况、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单层厚度。在全部由碳酸岩地层组成的地方,喀斯特地貌成片分布,发育良好。在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互层、交替出露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往往呈带状分布。在非碳酸盐岩为主有少许碳酸盐岩出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常表现为孤立的带状或零星分布。岩石中若含有较多不溶解物质(如SiO2),就会降低岩石的溶解度,使喀斯特发育受到一定的限制,岩石的结晶结构为粗或中晶质结构,一般溶解度大于

旅游地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