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回乡助力脱贫攻坚总结.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回乡助力脱贫攻坚总结回乡调研报告科技部陈一萍今年春节期间,过年了回乡,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人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位于县境西南部。其四邻为:东梓山镇、禾丰乡,南靖石乡、盘古山镇,西小溪、新陂乡,北贡江镇。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亩,山地面积亩。全乡辖15个行政村,206个村小组,7450户,总人口31634人,设有利村、里仁两个圩镇集贸市场。乡政府驻利村圩,我乡距县城仅17公里,交通方便,于都至盘古山、利园战备公路纵横其间。利村乡人民勤劳智慧,历来有经商传统。众多商人在赣州市、吉安市经商,赣州市龙都商城、贸易广场被人们称为“利村一条街”。,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在全国高校都紧锣密鼓扩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停止了脚步呢?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发挥其他更多的功能。乡村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乡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来自:写论文网:回乡助力脱贫攻坚总结)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也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路,自从修了水泥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县里进货,公共汽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乡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不久,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打工者全都是青壮年劳力,村内多以老弱妇幼为主。其父母长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些孩子缺乏父爱、母爱,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在外打工的父母也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无能为力,只得

回乡助力脱贫攻坚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ng1982071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