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
力、重力、弹力
基础知识归纳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基本特征:
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运算法则为平行四边形定则.
④独立性:一个力作用在某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⑤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同时产生, 同时变化, 同时消失.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产生加速度).
(4)力的表示
可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表示,其中力的图示包含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5)力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③按研究对象分:内力和外力.
(1)重力的产生:,无论与地球接触与否,运动状态如何,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因此任何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大小: G=mg .
(4)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处有弹性形变;两者缺一不可,并且弹力和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4)大小:弹簧类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 kx .非弹簧类弹力大小应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重点难点突破
一、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
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还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二、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自身(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同.
由状态分析弹力,即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确定弹力方向.
弹力
弹力的方向
弹簧两端的弹力
与弹簧测力计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轻绳的弹力
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面与面接触的弹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的物体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而指向受力的物体
球与面接触的弹力
在接触点与球心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
球与球接触的弹力
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杆的弹力
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弹簧弹力大小的计算.
弹簧弹力的计算从物体的形变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形变情况,利用胡克定律求解.
:其他弹力大小的计算.
弹力是被动力,,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
类别
轻绳
轻杆
轻弹簧
特征
轻、软、不可伸长,即绳中各处的张力大小相等
轻,不可伸长,亦不可压缩
轻,既可被拉伸,也可被压缩,弹簧中各处弹力均相等
产生力的
方向及
特点
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压力,拉力的方向沿绳子收缩的方向
既能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力,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既能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力,力的方向沿弹簧轴线
大小
计算
运用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运用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除运用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外,还可应用胡克定律F=kx求解
变化情况
弹力可以发生突变
弹力只能渐变
典例精析
【例1】如图所示,用轻质细杆连接的A、B两物体正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已知斜面的粗糙程度是均匀的,A、,求出该弹力的大小;若无弹力,请说明理由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_相互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