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养育心得我培养孩子的心得三年四班郑佳怡妈妈记得,孩子刚出生时,我在宝宝纪念册上写着这么一句寄语,“其实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不容易,你要懂得珍惜,学会做人,做一个善良、聪慧的人。”话语虽然很普通,但却是做为母亲当时最真实的心情,希望孩子长大后看到它更能有所感悟。于是,激动过后便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步入了漫长的充满艰辛和愉快的互相成长的历程,考虑如何让其成一位社会有用之才的过程。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学会如何做人,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我始终把如何做人放在教育孩子的第一课上,教她孝道,学会感恩。潜移默化中讲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这个人却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孝为德之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做人就该如此。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她需关心,呵护的方面很多,除了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其体魄的健康外,孩子内心的塑造、性格的健康发展,情感的滋润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都应同样予以重视。在孩子用好奇的眼光注视着世界,认识着世界的时候,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留在孩子心中,渐渐地孩子也耳濡目染。会主动为熟睡的我找被子盖,在我咳嗽不舒服的时候还主动问寒问暖,那担心的表情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话不算数,这个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诚信作为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与支持的桥梁,是一个人对正义和公理,对他人和对自身负责的完美体现。我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有时给孩子讲些道理,讲道理时要让孩子明白,诚信的品质必须从小培养,只有从小做一个诚实的人,敢于接受批评或自我批评,长大了才能光明磊落地做人。同时,只要我们许诺孩子的某些事情,事后必定兑现。如孩子的希望落空后,就会发现家长在欺骗自己,她就会学习家长的言而无信的行为,所以作为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做事都要符合孩子正常发展规律。父母是孩子效仿的第一目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在家里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浅尝辄止、事无定性几乎是每个孩子都有可能表现出的状况,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也尤为重要,好习惯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言传而且身教,如:起先和孩子一起刷牙,看看谁牙齿刷的更干净,在指导的同时伴有鼓励和赞赏,时间久了,她会主动去做,而且做的很好。睡前脱下的衣服要整理好、回家要先洗手、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等等。有时让孩子洗一些小的东西,比如自己的饭碗、袜子之类的物品。洗不干净的时候,过后我偷偷再洗一次,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得肯定地表扬她。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孩子长期的努力,需要家长不断地督促和引导,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直至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书籍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于是,经常陪孩子去买她感兴趣的书,在班主任老师的倡导和推荐下,也引导我们选购一些优秀图书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只有孩子自己能够去读书获取知识,才能够使她的知识永不枯竭。起初为了引她进入故事情节,我陪着她一起阅读,后来我们各选一本同时阅读,最后发展到孩子向我荐书带我阅读,我觉得既惭愧又欣喜。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人知识广博、学富五车,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品德,使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我希望孩子能把与书的这种亲密执着一直坚持下去。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我们是在班主任的推荐下准备了一个错题本,将平时容易出错的粗心题进行收集、归类,进行强化练习。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学会整理才能更好地学习。正确引导选择孩子有兴趣的业余爱好。天下父母对孩
孩子的养育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