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探究.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术研究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2412015年1月上第01期总第205期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及现代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一些极具地方及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文化土壤,面临着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的境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保存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我国分别于近些年分批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计1218项及扩展项目名录306项,其中音乐以及与之相关的舞蹈、戏曲、曲艺类项目就占了684项。与此同时在挖掘、保护、传承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急需我们有效的保护、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才能使那些慢慢淡出现代生活的民间音乐形式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万方数据库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获取关于我国非遗保护的前沿资料,全面掌握当前我国非遗保护的发展动态。 访谈法通过电话访谈等方式请教非遗保护的传承人及参与者,就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等问题进行探讨,获取本研究所需的信息。 归纳总结法在充分获取本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深入探索非遗项目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找寻解决对策。2 传承人老龄化严重,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出现断层传承人对于整个非遗项目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很多音乐类“非遗”项目的技能技巧仅仅掌握在老一代的艺术家手中,能够顺利发展传承中间力量的已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传统音乐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况。这并非是老一代音乐艺术家闭门自封,而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年轻人看到传统音乐艺术的市场空间很小,学习这些“文化古董”几乎得不到任何经济利益而产生望而却步的想法,甚至是传承人自己的子孙后代都不愿去涉足这些艺术领域,这无疑是我们时代的悲哀。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代的音乐家们在保护、传承这些文化财富时显得力不从心,很多音乐财富已随传承人的离去而不复存在。另外我国从事文化保护工作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中,很多当年从事过民间文化搜集整理工作的人员大多也到了退休年龄,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年轻人对于这项工作缺乏经验,出现了从事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人才断层。 音乐类“非遗”项目申报、传承主体不清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流程为“个人申请、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审核、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核评议推荐”。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中,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这是由政府“裁判员”的地位所决定的。首先项目申报需由政府出面,能否申报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申报成功还需后续资金与政策扶持,具体的传承人在这个过程中和政府相比处于弱势地位。这又是政府“运动员”的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传承人的积极主动性。虽然各种“非遗”项目的申报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归根到底熟悉“非遗”项目自身发展规律的应是该项目的具体传承人、习练者,而不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政府“家庭式”的给予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传承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势必造成传承主体的漠视和淡化,难以达到“非遗”项目“保护第一”的目的。 音乐类非遗项目保护政策制度滞后制约了非遗工作的开展相比国际上其他国家来讲,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同时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民族的风俗习惯、人文特质迥异,

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4359561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