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贺立洲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
临床特征是腮腺的非化脓性肿痛,大多有发热。
腮腺炎病毒有嗜腺体、嗜神经的特性,它常侵犯腮腺以外的其他腺体和神经组织,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原学(ETIOLOGY)
分类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病毒,
仅一个血清型。
理化特性
对物理、化学因素很敏感。
存在部位
病人的唾液、尿液、血液、脑脊液中。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传染源传染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
易感者人类普遍易感,感染后具有持久免疫
流行特征冬春多见
发病机理(PATHOGENESIS)
病毒
第一次病毒血症
神经系统或唾液腺
第二次病毒血症
多个器官: 神经组织, 胰腺, 睾丸, 卵巢, 心肌, 肾脏
呼吸道上皮细胞
局部淋巴结
病理(PATHOLOGY)
腮腺
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
腮腺导管卡他性炎症
腮腺周围水肿
其他
脑组织呈病毒性脑膜脑炎改变
胰腺充血水肿
睾丸曲精管上皮细胞充血,出血点、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S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解剖
位置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典型临床表现
典型起病过程
腮腺炎
腮腺肿大部位
腮腺肿大特点
腮腺导管口
颌下腺炎、舌下腺炎
并发症
神经系统
脑膜脑炎、脑炎
腺体组织
胰腺炎
睾丸炎
其它肾炎、心肌炎
实验室检查(LAB STUDIES)
血清和尿淀粉酶
脂肪酶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 IgG
流行性腮腺炎6814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