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城关镇古城保护修缮工程管理实施建议.doc:..会理县城关镇古城保护修缮工程管理实施建议摘要:会理县城关镇古城保护区因其商贸、民居、区段范文化背景的特点现状,给修缮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古城保护修缮工程在实施阶段所面临的闲难,从工程项目管理、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档案管理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关工程管理实施建议。Abstract:merce,residence,range, culturalbackgroundwhichcharacterizedbyChengguanancienttown,aprotectionareaofHuilicounty,,thisarticleputsforwardsuggestionsfortheprojectmanagementfromtheaspectsofprojectmanagement,constructiondesign,anization,:古城;保护修缮;管理;实施Keywords:ancienttown;conservationandrenovation;management;implementation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054-021古城保护背景会理古城始建于明初,历来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川滇文化的相互交融影响,古城的格局、街巷布局以及民居院落具有其浓郁的地方风格。1992年会理古城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四川省会理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会理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不改变原状,修旧如旧”的古城保护原则,划定了钟鼓楼、科甲巷23号等10处一级历史保护建筑;省会馆、益都会馆等20处二级历史保护建筑;以及绝对保护区、重点建筑控制区、一般建设控制区的保护区段。力求体现近代文化特色和恢复地方传统风貌,科学统筹加快发展城市建设。会理古城绝大多数重点保护建筑和保护区位于县城内的城关镇北街辖区。,主街以钟鼓楼为中心分为北街和南街,总长约500米,街宽约8米;北街至北城门以外为北关。两侧多为商铺,层高不超过15米,檐口高低错落有致,木装活动门板,面漆栗红色。南北主街至今仍是古城内主要的商贸区域。、二十三条巷道通过钟鼓楼和南北街轴线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民居街巷。如科甲巷因清代多科举人家住此巷而得名,全长156米,;《会理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立的“胡家大院”等四处一级历史保护建筑,“吴家大院”等三处二级历史保护建筑就位于此巷内,目前该巷内仍常住115户居民,共306人。人员混杂、民居环境复杂是目前主要的民居状况。
会理县城关镇古城保护修缮工程管理实施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