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52 新农村规划九大标志.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农村规划九大标志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列为一个突出问题加以提出。我们认为,在围绕这一建议制定具体规划时,应该在两个方面加以明确细化。一是什么叫社会主义新农村,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如何定义;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志是什么。即检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硬性标准。虽然《建议》中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但这只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质量要求,而不是具体标准。如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和标准问题不确定,在作出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时,就必然会遇到许多不好操作的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问题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不同时期,曾出现不同的概念,建国初期农民从地主手中分得了土地。当时,新农村概念主要是农民当家作主的田园式新农村,其生活图画是“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自50年代后,其概念主要走集体化康庄大道的新农村。即在互助组、高级社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人民公社化体制,搞“一大二公”,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普遍推行土地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大发展。这时候的新农村概念可以概括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农民自主经营奔小康的新农村。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候的新农村概念如何定位,我们认为要从现有时代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上加以考虑,一是农业发展已纳入市场全球化的轨道,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已被打破;二是现代科技交通、通讯大发展,传统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已被打破;三是城市化加快,传统、封闭的城乡二元生存结构体制已被打破,农民可以走出家庭、走出村寨,到城市生存创业。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认为,当前的新农村概念可定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走城乡一体化道路过上小康生活的农民居住社区,即为21世纪的新农村。这一概念定位反映了两个核心内容,即新农村的生存基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推行市场经济的产物。第二,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已成为现实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走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已彻底打破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在农村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是当代现实中新农村的现状也是未来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关于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标志根据我国目前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已走向小康生活的农村居民社区现状和世界发达国家农村的情况,我们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确立以下九个标志,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农民居住集约化。中国农民居住的分散性、随意性,是自古以来存在的显著特征。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通讯的封闭,生产力低下和封建社会的落后制度所致。新世纪如果不改变这一状况,是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要求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看,人类群体居住的集约化程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只有人类群体居住高度集约化,才能形成改造自然条件的群体力量,使资源开发集约化,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社会化。凡现在保存下来的农村千年文化古镇,当代经济发达地区的强镇、名村,无不是农民高度集约化的居住地。因此,为了适应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居住集约化为突破口,使

52 新农村规划九大标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02-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