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写作阅读与写作系列练习(四)【学】巧引妙借厚底蕴,文有诗词言自华-—古诗文在写作中的运用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饱读诗书、知识渊博,就会显得谈吐不俗、气质高雅。同样的道理,我们中学生写作时,如果能够巧妙地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就会使文章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处处透出文雅之气,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古典诗词是华民族长达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孕育出来的一朵美丽的奇葩。它是最凝练的语言,短短的几句话、一句话乃至几个字,就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就会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它又是最优美的语言,几个词甚至于一个字,就会境界全出,韵味悠长。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文采,就难以传扬开来。而文章要增添文采,最有效地途径,当首推古典诗词的运用了。笔者研读了大量中考满分作文,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就是由于恰当地运用了古诗文而文采飞扬,从而让阅卷老师青睐有加,获得了满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古诗文呢?首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平时加强古诗词的积累,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平时多诵读多积累,加强知识储备,到写作时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否则,再巧的妇人也“难为无米之炊”。从小学到初中,仅仅就我们课内学过的古典诗词和文言文数量也不少,如果能背诵下来,再适当地从课外古诗文中选用一些加以积累,将会成为写作时的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其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该出手时就出手。”写作时,能运用古诗文的一定要用,而且要注意运用要准确恰当。要用得恰如其分、用得巧妙灵活、用得自然天成,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以免给人堆砌词藻、矫揉造作之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巧妙运用:用作标题,亮出第一道风景: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如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就是巧妙地引用了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其中有一个小标题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诗句。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作标题,还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因此,古诗词用作标题,可以为你的文章鲜明而醒目地亮出第一道风景。用来开头,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开头是文章的起笔,是写作全篇文章的第一步。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破竹之势已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用古诗文开头,既要精彩,又要便于下文展开;既要确定基调,提携文意,又要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如:满分作文《感时花溅泪》一文,开头一段是:“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感情有很大关系。”这里的引用既照应了题目,又引出了主题,一举双得,可谓妙矣。《寒山古寺》,开头是这样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动人的唐诗,使我对寒山寺十分向往。”三、用来结构全篇,清晰明了文采斐然:在文章的布局结构方面,如能巧妙地运用古诗文来构架全篇,则既言简意赅又使得文章一目了然、条理清晰。
阅读.感悟.写作(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