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是茶具中的一种。茶具,是我国古代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茶具史的兴衰,也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茶具也有其本身独到的发展过程,从中还可以看到陶瓷制造的艺术造谐。因此,通过观察茶壶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到茶具史的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发展。茶具的发展,最早从汉以来,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直到当代。因此,茶具的发展史,也深深的打上了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烙印,是观察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又一线索。茶壶与历史汉代陶土茶碗汉一般认为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而我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汉(公元前2068年)王褒的《僮约》其中谈到“烹荼尽具,已而盖藏”。这里的“荼”指的是“茶”、“尽”作“净”解。《僮约》原本是一份契约,所以在文内写有要家僮烹茶之前,洗净器具的条款。这便是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谈及饮茶用器具的史料。南北朝青釉刻莲花纹托瓷盏南朝五蛊盘南北朝青釉碗、杯隋但是,明确表明有茶具意义的最早文字记载,则是西晋(公元265-316年)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鼎”当属茶具。到了唐朝(含五代),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并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实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致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所以,我国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发展很快。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约到唐代末期,世人不喜欢“注子”这个名称,甚至将茶壶柄去掉,整个样子形如“茗瓶”,因没有提柄,所以又把“茶壶”叫“偏提”。后人把泡茶叫“点注”。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唐储放茶叶用的鎏金银龟饮茶用的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盏、茶托取茶用的鎏金飞鸿纹银匙饮茶用的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盏、茶托唐唐代越窑秘色釉葵花式瓷碗瓷生火煮茶用的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唐五代邢窯執壺青釉雕花三足蓋罐到了宋(含金、辽),饮茶方法与唐代相比,已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是唐人用煎茶法饮茶逐渐为宋人摒弃,点茶法(把茶叶碾碎成粉末状,用沸水冲泡调制叫点茶)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但宋人饮茶之法,无论是前期的煎茶法与点茶法并存,还是后期的以点茶法为主,其法都来自唐代,因此,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大致一样,只是煎茶的,已逐渐为点茶的瓶所替代。因此,瓶的功能大致等同于现在的茶壶。宋
小茶壶大乾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