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理学地震勘探原理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ppt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主要内容:一、地震剖面的特点二、地震绕射波与物理地震学三、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四、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五、地震剖面的偏移六、弯曲反射界面反射波的特点一、地震剖面的特点1:地震记录的形成X(t)=w(t)*R(t)地震子波:震源产生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候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图7-1-3岩层较薄,三个反射波迭加在一起不能分辨反射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反射系数的绝对值;极性取决于反射系数的正负;时间取决于反射界面的深度和波速。图7-1-2岩层较薄,二个反射波可以分开井旁地震道合成地震记录2:地震剖面上识别各种波的标志识别一个波,需要考虑以下四个特征(反射波):同相性、振幅显著增强、波形相似、时差变化规律基本术语:同相轴:一串套合很好的波峰或波谷。相位:一个完整波形的第i个波峰或波谷。第一相位第二相位第三相位T06层T1层3:水平叠加剖面的特点①在测线上同一点,钻井资料得到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同相轴在数量上,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②时间剖面上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构造与岩性的信息,这也是构造与岩性解释的基础。③地质剖面反映的是沿测线铅垂剖面上的地质情况(深度、分层、岩性),时间剖面是来自三维空间上的地震反射层的法线反射时间,并显示在记录点的正下方。

理学地震勘探原理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55 MB
  • 时间2019-02-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