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水库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的桂北九万大山向北西延展与黔南苗岭山脉东南接壤地带。本文以该库区为研究对象,本文分析了其区域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探讨了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 中图分类号:P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103-01 1区域地质情况 流域位于云贵高原边缘地带的桂北九万大山向北西延展与黔南苗岭山脉东南接壤地带。区域地势大体为南东略低。流域及外围分布的地层较全,主要有元古界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下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缺失奥陶系~泥盆系、三迭系~白垩系地层。其中板溪群由浅变质的浅海相砂页岩组成;震旦系上部由浅海相碳酸盐组成,下部由冰川——滨海相的冰碛砂砾岩组成;寒武系由浅海相页岩及灰岩组成;石炭系由浅海相、滨海相及海陆交替的灰岩、泥灰岩及砂页岩组成;二迭系由浅海相灰岩组成;下第三系由紫红色砂砾岩组成。侵入岩主要有雪峰期侵入闪长岩、燕山期侵入花岗岩及辉绿岩,主要分布在吉羊穹状背斜核部。 褶皱主要形成于梵净期、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工程区附近的褶皱主要有吉羊穹状背斜、雷公岭脊状向斜、增盈盆状向斜及双江复式背斜。断层按走向大体可分为北东组、北西组、北西西组及南北组等,其中以北东组断层最发育。 根据《广西区域地震志》、1∶20万三江幅区域地质图及报告、1∶20万榕江幅区域地质图及报告等资料,区域大断裂主要为北东向断裂,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库坝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2库区工程地质 库区江河段流向弯曲多变,整体流向为南西~北东向,。地势南西高、北东低,属中低山地貌,基本为斜向河谷。河谷呈对称“U”型谷,河谷地形开阔,河床宽度一般为200~250m,高程194~209m。两岸山顶高程550~700m,坡度一般为35°~45°,左岸局部地段呈陡壁状,坡度达60°~70°,两岸山体植被茂密,冲沟呈树枝状分布。321国道沿都柳江左岸穿过库区,路面高程206~225m,除左岸因公路开挖局部形成小型崩塌外,未发现有其他大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作用。 水库库区及两岸分布的地层为上板溪群清水江组、番招组地层及第四系覆盖层。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粉土、黏土、粉质黏土、砂卵砾石及粉质黏土混碎石等;上板溪群清水江组及番招组地层为变质岩,岩性为粉砂质板岩、变质砂岩、绢云母板岩及轻变质粉砂质泥岩等,为相对隔水岩体。 库坝区位于双江复式背斜南东翼,由一系列北东向的褶皱组成,岩层整体产状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8°~45°。断层不发育,库区穿过都柳江的主要褶皱有大溶洞向斜、弄歹背斜、小榕洞向斜、恰里背斜,其中大溶洞向斜轴部在下坝址附近穿过都柳江。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分为孔隙水和裂隙水两种类型。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堆积层的孔隙中,其中分布于两岸山坡的孔隙水多属于上层滞水,水量较小,靠大气降雨补给;分布于阶地及河漫滩中的孔隙水水量大,由河水补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为降雨补给,水量较小,水位变幅较大,向沟谷及河床排泄。 3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某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