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管家心得体会我是小管家陈柳谈南路小学五年四班今天我起了个大早,要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当一天的小管家。这个任务可不轻松,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归我管了,当然今天的主要任务还是执行老师的采购任务—买菜。说起买菜,还真有学问,听妈妈说,要想买质量好而且价格合适的各种蔬菜,你就得起早去早市。这不天刚蒙蒙亮,我就同妈妈一起起了个大早去了早市。虽然我们去的已经够早的了,但还有早行者。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式的瓜果蔬菜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有芒果、西瓜、香蕉、葡萄、苹果……,蔬菜更是丰富多样,小白菜、娃娃菜、甘蓝、菠菜、西葫芦等等,真是应有尽有。学着妈妈,一看二问三讨价,还真灵。一看就是谁家的菜最新鲜,二问就是同等质量谁家的便宜,三是尽可能的以低价买好的菜。别看我小,还真鬼小精灵,像那么回事。阿姨:“土豆多少钱一斤?”叔叔:“菜花多少钱一斤?”经过多处询价,终于在一位阿姨的摊前停了下来,决定采购今天的蔬菜。牌子上写着:“南瓜元二斤,菜花元三斤。”阿姨:“请给我秤一斤菜花和二斤南瓜。”秤好菜,阿姨正要拿出计算器算钱,我抢着说:“除以3等于元,除以2等于元,三斤总共元。”我迅速的递过十元钱,请阿姨再找回我元就可以了。买好菜,我又去买了三斤芒果,6元一斤,三斤18元,我给了阿姨20元,找回2元就可以了。陪在一旁的妈妈和卖菜的阿姨叔叔都忍不住地被我那严肃劲逗得直乐,不停的夸奖我,还真像个小管家。一早的采购结束了,满满的塞满了所有的提袋和车筐,也让我对自己当一个小管家更充满了自信。回家喽,但那些讨价还价的声音还充斥着我的大脑……《我当小管家》说课预备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当小管家》。《我当小管家》是山美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活动过程、板书设计一、说教学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教育与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融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和知识,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二、说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中“我与家庭”第3条“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要求编写的。活动内容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我的研究”是主要学录感受,加深体验——探究生活,明辨是非”的思路编写。设计本课的目的不是以学做家务活为重点,而是在于通过了解家庭经济的来源和开支,一方面帮助学生懂得合理消费,树立节俭的意识,增进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培养家庭责任感;另一方面,了解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有关社会经济常识奠定基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和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我当小管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管理家庭的有关知识,掌握一些节约开支的小窍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感悟“当家才知柴米贵”的道理,学会合理消费、勤俭节约,树立家庭责任感,珍惜劳动成果。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了解家庭经济的来源和开支,一方面帮助学生懂得合理消费,树立节俭的意识,增进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培养家庭责任感。三、说教法和学法为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我选择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从课程性质和儿童的特性而决定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活动,所以我设计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动、强调活动,让儿童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通过儿童的观察、搜集资料、讨论合作、亲身经历、体验,从中获得感受。生活知识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出来的,不是由老师硬性地传授给他们的。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主体,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根据这些基理念,所以我预设了上述基本教法。关于学法,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很多情况下,教法与学法是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具体
我是小管家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