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数学第六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概念,并初步掌握用“厘米”做单位来量度物体的长度。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教学对象分析:本班一共有学生12人,智商在0—60。该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中重度的学生占大多数。因此,把学生分成A组和B组,A组是轻度智力落后的学生,B组是中重度智力落后的学生。A组有5人,其中有1人患轻度脑瘫;B组有7人,其中有1人患自闭症,1人肢体残疾,3人有语言障碍,2人有多动症。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不会主动学习,需要老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B组的学生需要老师设计一些简单易做的任务,并让A组的学生帮助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A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B组:1、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的长度概念。2、能在老师和A组学生的帮助下读出物体的长度。(二)、补偿矫正方面的目标;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手脑和一的能力。(三)、思想教育(含心理品质)方面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1、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教具:课件、小图钉、纸条、小棒、橡皮、作业本、铅笔、尺子等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用不同的道具(硬币、纸条、小棒)测量长度一样的盖子。“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你们用所给的度量工具量一量盖子有多长”。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讨论:(1)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2)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导入新课: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新授猜一猜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的长度】2、认识米尺。 师:“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课件同步师:“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3、认识1厘米、几厘米。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板书),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谁来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归纳出: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吗?3厘米呢?4厘米?学生在尺子上找出2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