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名词解释: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理解: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和自然环境利用为特点,以聚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的集约人口、经济、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逆城市化:在城市发展演化过程中,由于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间日益狭隘,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等原因,中心城区居民迁出城市中心,不断向城市边缘及郊区乡村地带迁移的趋势。简述城市化s形曲线理论(自画图)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底,城镇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的30%左右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加达到6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山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向第三产业转化。简述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发展速度快且呈持续加速的趋势以20世纪中叶为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以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化趋势明显且在现代社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出现城市群和逆城市化简述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1)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规模有较大的增长,但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2)城市化发展过程曲折,阶段性明显第一阶段:1949--1957健康发展时期第二阶段:1958--1965大起大落时期第三阶段:1966--1978停滞不前时期第四阶段:1979--1991迅速发展时期第五阶段:1992--至今,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3)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较为明显阐述城市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略第二章简述《》,《管子》,《商君书》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影响《周礼》反应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时代《管子》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城市单一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理性思维与自然环境和谐准则,其影响较为深远《商君书》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简述唐长安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的布局特点长安城:布局严格、分区明确、宫城为中心、坊里制、集中设市、中轴线对称元大都: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明清北京城:突出中轴线、在城市外设天地日月四坛、皇城南形成市肆(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北部南缩、南部扩展)明南京城:依山傍水、布局灵活、自然观理念占主导地位的典型城市布局3简述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宗法礼制)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天人合一)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4、名词解释:欧文和新协和村:新协和村(NewHarmony)始建于1825年,是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所设想的一种社会模式。新协和村”(VillageofNewHarmony),。他认为天井、胡同、小巷与街道易形成许多不便,卫生条件也差,主张采用近于正方的长方形布局。村的中央以四幢很长的居住房屋围成一个长方形大院。院内有食堂、幼儿园与小学等。大院空地种植树木供运动和散步之用。住宅每户不设厨房,而由公共食堂供应全村饮食。以篱笆围绕村的四周,村边有工厂,村外有耕地和牧地,篱内复种果树。村内生产和消费计划自给自足,村名共同老公,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财产共有。傅立叶和“法郎吉”他的理想社会是以名为法郎吉的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的公社、生产与消费结合,不是家庭小生产,而是有组织的大生产,通过公共生活的组织,减少非生产性家务劳动,以提高社会生产力。(2)傅里叶和法郎吉: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和谐制度。他说,这是一种复杂的协作制度,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他认为协作制度,即简单的协作制度,是易于实践的。他指出,协作制度是以劳动引力、均衡分配、阶级融合,人口平衡为基础的。规模:按照傅立叶的设想,每个法郎吉占地一平方法里。它的固定人数是一千六百二十人。这些人都居住在被叫作“法郎斯特尔”的大厦里。资金:创办法郎吉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傅立叶说,资金应该通过入股的形式筹集,因而有必要设立股份公司。管理:大规模的法郎吉需要按照人们的年龄、性格、气质配备十六个部和三十二个队。队下面的组织是谢利叶。法郎吉也有其领导体制。法郊吉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评判会。农业:法郎吉的生产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和商业:工业生产在法郎吉的经济中将居于第二位,它只被认作是农业体系的一种附带业务和补充,是服从农业需要的业务。绝不能以削弱农业生产来扩
城市规划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