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双基”篇
所谓“双基”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就是能举一反三、“双基”,才谈得上能力的提高,才谈得上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不难看出,虽然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每年的试卷中总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的,试卷中多数试题是针对大多数考生设计的,其内容仍以基本概念、,,属于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考查的试题,就有15题,共90分,占满分的60%.如果考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掌握得好,把这90分拿到手,,得分低,很大程度上与考生忽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不全面,就会在解题时难以下手,使应得的分白白丢失.
如果说,我们要求学生高考时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那么,就要先从打好基础做起,,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概念、规律的“内涵”(例如内容、条件、结论等),做到“理科文学”,对概念、规律的内容,该记该背的,,要掌握概念和规律的“外延”,例如,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条件不满足,即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了功,系统的机械能将如何变化?等等.
有一些情况我的感受特别深,一是有些试题看似综合性问题,,学生就是搞不清,要反复讲练.
下面,就高中物理复习中常遇到的一些基本概念问题,.
一些共同性的概念和规律:
(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成正比或反比的说法).
.
,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或最小.
一、力学
●物体是否一定能大小不变地传力?
例1: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 B )
F
m1
m2
A. B.
D.
F
A
B
拓展:如图,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质量分别为mA=6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 D )
<12N时,两物体才没有相对滑动
,当拉力超过12N时,开始相对滑动
●力、加速度、速度间的关系——拓展至与机械能的关系
例2: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视为质点)的物体P与弹簧连接,并将弹簧压缩到A由静止释放物体后,,则关于物体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
A
O
B
P
,从O到B速度不断减小
,从O到B速度不断减小
A
B
,从O到B加速度不断增大
,从O到B加速度不断增大
拓展1:(1991年)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 ( C )
,动能不断变小
,动能不断变大
,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O
A
B
C
G
30°
60°
,所受合力为零
●矢量的合成或分解
例3: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则最先断的绳 ( C )
,也可能是OA
例4:有一小船位于60m宽的河边,,为了使小船能安全渡河,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不能小于多少?
——孰合孰分?
例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物体A通过定滑轮用细线与玩具汽车B相连,汽车向右以速度v作匀速运动,当细线OA、OB与水平方向的夹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习题(14个专题)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