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医院全面预算管理
文章来源: 2005-12-19 16:19:10
罗红芬俞琦 2005-12-13 13:13:31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年6月第2卷第6期
近年来,为规范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约束功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中央到地方2000年起开始陆续实行部门预算,卫生事业单位2004年起实行部门预算。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比较好的综合管理工具,越来越为政府所推崇。医院作为政府有一定财政资金投入的预算单位,加强计划、目前管理,依法理论、学理财,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果,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摆在医院综合管理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1 确立预算管理理念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
计划是良好管理的关键,这对于医院来说同样适用。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医院综合实力是在竞争中立足的关键,而在竞争中真正能够做到基业常青的是那些具有远见和高超计划能力的医院。但是多年来,由于医院性质的特殊性,以及医疗市场相对封闭造成的供需不平衡,医院并不像企业那样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历经摔打,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医院的竞争意识和管理意识相对滞后,造成了预算管理观念的缺乏。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实验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在管理层中间树立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进行目标管理的观念。只有管理层的重视才能将这一行动付诸实施。医院院长可通过职能科室会议、院周会、院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将这一管理理念往下辐射和渗透,由上及下,由点到面,不断地强化各级各部门的预算管理观念,从而使全院上下达到一种共识,将这项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来做。
2 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
预算管理会对医院的传统观念、权责体系、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产生根本性冲击,所以需要医院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需要领导成员的支持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医院通常要建立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来组织全面预算的实施。这一组织由院长、总会计师以及各职能科室主任作为主要负责人。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医院总体预算负责,各科科主任对本科室预算负责。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机构,全面负责医院预算的编制,预算初步方案的平衡,预算的下达,预算调整及预算考评工作,其主要职能如下:(1)根据医院年度发展总体计划和经营目标(包括经济目标,社会效益目标,科研目标)分解,下达各科、各部门的年度预算目标。(2)审查、平衡各部门、科室的初步预算,协调处理各科室、部门之间预算的矛盾和分歧。(3)制定医院总体预算,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履行相应批准程序,报院职代会讨论。(4)根据重大事件如突发性事件、临床性指令性任务、卫生政策的变更等,对预算做出适时的调整和修订。(5)研究分析各科室、各部门的预执行业绩报告,汇总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报职代会审议。(6)制订预算执行的奖惩措施,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兑现奖惩政策。
3 一整套配套的管理制度是实行全面预算的保障
(1)明确的医院战略规则、方案,可预见的业务增长计划和明确的投资计划。(2)比较稳定的组织机构和清晰的管理层级、管理范围和岗位职责的划分。(3)清晰的责任中心划分,有效的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4)与之相配套的绩效激励政策和专门的预算绩效奖励政策。
4 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程序
首先要对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调查摸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经济目标要服从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所以在预算管理中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卫生改革的总体方向,周边医疗市场资源配置状况,地区国民收入发展趋势,市民医疗消费需求发展情况,以及同行业相关信息。对医院内部要充分把握年龄工作思路。目标,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实施计划,全面了解单位人员编制、财产分布及使用情况,了解科室、部门的人员、设备、技术力量、盈利能力、工作量情况,并对历年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以便做好经费的预算和项目论证工作。
确立医院收支目标医院的收入主要包括业务收入、财政拨款收入和投资收入三大部分。确立医院收入目标时应以医院业务收入为重点。通常根据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如医院未来设备投资计划,由于房屋改扩建引起的医疗用房的增加,新科研成果的应用,新项目开展而引起的疗服务水平的提高,由于专业人才引进引起的诊断水平的提高,由于医保定点人员的扩大、绩效激励政策的改变等因素来确定医院的增收额;根据卫生、物价等政策的改变、周边卫生资源配置变化、医保政策的变化确立医院的总的减收额度,确立医院总的工作量指标(如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从而确立医院总的业务收入及收入结构。医院的支出应遵循“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有所积累”的原则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并与医院成本核算相结合。
对医院收支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并层层落实到科室、部
谈医院全面预算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