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简解:“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教学目标:“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或画出整厘米长的线段。、观察能力及估测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或画出整厘米长的线段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有多长。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纸条、作业纸、多媒体课件等。设计理念: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量一量等形式,探究知识形成技能。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设计思路:认识厘米的教学是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量一量等形式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形成初步的长度观念。主要有: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二、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2、认识1厘米,几厘米3、用厘米量,学习测量方法。(1)书上第2题,掌握测量方法。 (2)自己动手画已知长度的线段。 三、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四、 拓展铺垫:“现在能知道桌子长多少了吗?”学生测量出课桌的长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那你知道黑板有多长吗?”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我们小朋友每天都伏在课桌上认真学习,那么大家知道每天和我们相伴的课桌究竟有多长呢?(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工具测量课桌有多长)师:老师发现大家说的结果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比较的标准不一样)师:那么要想得到一个统一、准确地测量结果,可以怎么办呢?(让学生体会要想得到统一、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用尺子来测量)师:尺的种类有很多(出示学生尺、钢尺、卷尺、米尺……并逐一介绍名称),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学生尺。二、借助直尺,认识cm1、认识尺子师:直尺上藏着许多小秘密呢!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一下,把你的发现告诉同位吧!(汇报交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看的更清楚,老师做了一把放大了很多倍的尺子,和你的尺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生:也有数字。师:谁能按顺序读一读尺子上的数字?这些数字是从几开始的?生:0。师:它在尺子上表示什么?生:开始。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师:尺子上还有什么?(让学生找到刻度线)这些线有长有短,都叫做刻度线。数字在什么样的线下面?(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数字在长刻度线下面)师:尺子上除了有数字和刻度线,还有什么?生:字母cm。(板书:cm)师:在这里读cm,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