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角的脸部化妆步骤 生角,这里指男性俊扮的小生、武生、老生三个行当的角色。如《四郎探母》的杨延辉、杨延昭属于老生;杨宗保属于小生;《挑滑车》的高宠属于武生,而且都属于俊扮的生角。不过,同是老生、小生、武生的化妆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老生行当中,有的戴黑髯口,有的戴黪髯口;有的戴白髯口,说明他们属于三个年龄段,他们的化妆就要根据各自所戴的髯口,也就是他们的年龄加以区别。 小生的行当中有扇子生,也就是所谓的白面书生,如《拾玉镯》的傅朋和《断桥》的许仙;有雉尾生,如《群英会》的周瑜;穷生,如《豆汁计》的莫稽,在化妆上也不能一样。武生要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在面部化妆方面也各不相同。何况在各个行当中又有不同流派的特性于化妆中也要加以注意,下面我们就分别加以说明。 就一般生角化妆来说,分为上底油、拍底色、抹红脸颊、打通天、拍粉底妆、描眉打眼圈、打口红(指不戴髯口者)等七道工序,各道工序的要求是这样的: 上底油。用凡士林油均匀地涂抹在脸部,一来为保护皮肤,二是为卸妆方便,当然,要薄厚适宜。 拍底色。用肉色的化妆油彩拍打在脸部的各个部位,尤其要注意嘴窝、鼻窝、眼窝、耳朵、下颏、颈部,要面面俱到,如有疏漏就会显得很脏,下颏到颈部要由多到少,由有到无逐渐过渡,切记不要像花脸的勾脸那样在下颏处形成一道线,给人以面具的感觉。底色颜色深浅,或红一些,或白一些,要与同台配合的演员相一致,如扮演夫妻、恋人的小生要与旦角一致,一堂中的四个龙套要一致。 抹红脸颊。就是用红色的油彩自鼻梁两侧,眉毛以下的部位由上而下,由鼻梁到耳部,由深到浅地向外侧敷衍开来,这是脸部化妆中很重要的,在技术上要求很高的一个环节,既要因角色而异,又要因演员的脸型而异,如脸型偏瘦的演员,红色就要宽一些;脸型宽的演员,红色就要窄一些,以弥补自身条件的不足。抹红彩时,上部要从眉毛和鼻梁开始,但与鼻梁中间肉色底色的衔接处,左右各有一条线,鼻梁矮的,这条线要相对明显,中间的底色也要相对窄一些,以烘托出鼻梁的部位;鼻梁过高的,这两条红线就不要太明显,相对的模糊一些,鼻梁中间的底色也要相对宽一些,以淡化鼻梁的部位。这两边的红脸颊抹好之后,基本上是以眼睛的部位为中心向四周由深红变浅红,这个过渡要非常自然,给人以立体感和真实感,绝不是像两块红布一样贴在两边的脸颊上。 画通天。俗称“打通天”,就是由眉攒向上,在印堂的部位画一条红杠,呈人字型。很可能因为是从两个眉头的部位往中间向上画到脑门的最高点,接近脑门,俗称天灵盖的部位,因此称之为“通天”。它起到很好的提神的作用,给人以阳刚之美。比较来说,小生,主要是雉尾生,通天要细一些;老生要淡一些;武生要粗犷一些。有的小生,如扇子生和穷生,大都缺乏阳刚之美,画通天就不适宜,在两眉之间画一个连接的小桥,不要太高,因上部呈圆形,因此俗称“元宝”;有的老生扮演的角色,已年迈气衰,不能与壮年相比,按马连良先生的画法就是画半个通天,比一般的通天矮一半,比小生的元宝又大一些,而且它的上部呈方型,我们看马连良先生和他的弟子张学津、冯志孝扮演的乔玄、孔明都是这种画法。 拍粉定妆。是因为
生角的脸部化妆步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