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长恨歌白居易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十一岁就离家避难,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道路有重大的作用。青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白居易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四十四岁之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感伤诗”代替了“讽喻诗”,如《琵琶行》。另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就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他提出了一种写作准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白居易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现实主义的高潮。历史背景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jí),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论世: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níchángpíbòlídiànwéiqióngshèngmèi骊宫霓裳临邛鼙鼓仙袂钿合千乘钗擘马嵬jīng旌旗jiōng玉扃dì凝睇yíngyū萦纡bìn云鬓yǐlǐ迤逦chóuchú踌躇听读、正音文章结构: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重色受宠马嵬赐死汉皇遗恨
长 恨 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