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水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李鹏山1,2,谢跟踪2*,李巧香3,陈小红4,周青青5
(1.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旅游系,海南海口 570203;
2.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3. 海南省海洋监测中心,海南海口 570011;
4. 厦门大学海洋学系,福建厦门 361005;
5.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摘要:根据2004~2008年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水质单因子质量指数评价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水平法对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该海域近5a水质状况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有超标现象;该海域2005年和2008年有机污染指数值较高,受到较严重污染或轻度污染;该海域近5a中仅2006年水体处于贫营养化水平,其余各年营养水平处于富营养化程度或高富营养化程度;趋势分析显示该海域水质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不显著。因此,对富含N、P等造成该海域富营养化的污染物的治理是该海域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重点。
关键词:东寨港;海水水质状况;趋势
中图分类号:X824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常绿灌木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素有“海岸卫士”、“生物超市”等称谓,是极其珍贵的海岸生态资源[1-3]。红树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4]。近些年由于随着海岸带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养殖业,旅游业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红树林面积急剧下降,也导致了红树林生态功能的衰减,红树林已经成为一个敏感、病态的退化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已成为高脆弱性生态系统[3,5]。本文根据2004-2008年连续5a的海水水质监测数据数据由海南省海洋监测中心提供
基金项目: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编号:Hxwsy2008-24。
作者简介:李鹏山(1985- ),男,甘肃天水人,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热带海岛生态地理和生态旅游,热带海岛地表过程和环境评价。Email:targetlps@
通讯作者:谢跟踪(1969- ),男,湖南永顺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资源与环境。Email:152262552@
,阐述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状况,并对该海域海水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调查区域与方法
监测站位和监测时间
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设6个常年定点监测站位,见图1。每年4~11 月份对各站位进行例行监测。
图1 研究区及水质监测站位图
Observational sites
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
调查项目包括: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及活性磷酸盐(DIP)等。水质监测方法参照《海洋监测规范》[1] 。
海水水质评价方法
这里,分别采用水质单因子污染
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水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