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研究
黄正良,钟慧润
(广东省地质测绘院)
摘要:如何有效、合理、可持续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西安市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动态度,建设用地信息熵、均衡度,各类用地变化速度,耕地占补平衡的研究,分析西安市土地利用及变化情况,以探寻最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研究方法。研究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是以林地、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三大用地类型为基本框架,大量土地正在被激活,建设用地将大幅增加。将多种参数结合起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异情况,能够更有效地预测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为土地利用分区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土地利用;空间分异;动态度;信息熵;西安市
0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剧增、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质量的下降,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已引起世界各国科研和政府部门的关注。1993年,世界有影响的两大项目“全球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世界人文项目”(HDP)总结了各自以往的工作之后,共同发起对“土地利用与全球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
土地利用空间分异就是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的表现差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和对自然界利用改造的结果。土地利用变化同时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是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分布的基础条件,而社会、经济、技术等人文因素则对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复杂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众多的社会、经济、技术与自然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土地利用及其时空变化。人文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文因素对同一地域的土地空间结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1]。
1 土地利用结构及多样化程度分析
地类结构特征
西安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省省会,位于关中盆地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辖区内平原山地界线分明,秦岭北坡山势陡峭,坡降大,断层发育,总面积10108km2,。其中市区面积1066km2。,,低于全,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其中,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处于建成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区、周至县、户县、高陵县处于郊区。各区县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如表1所示。
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程度分析
采用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公式来测算西安市及各区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程度。多样化指数越小,说明多样化程度或齐全程度越低[2]。多样化指数计算公式如下,即
式中:G为多样化指数;Xi为第i种土地的面积。
测算结果见表1。碑林区多样化指数最小,。因为居民点、工矿用地比例太高,%,地类也仅有3种。灞桥区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在建成区各区中最高,,,。这3个区区位相似,皆位于城郊。农用地面积相对较多,以耕地为主,在城郊发达区以居民点、工矿用地为主。地类面积相对分散、均匀。故多样化指数相对较高。而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位于城中心黄金商服地带,以居民点、工矿用地为主,分别占各区总面积的98
西安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