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纪念场馆的建设与思考建设党史纪念场馆是进行党史资政育人和从事党史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6年来,在象山县委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县委党史研究室具体负责,先后筹资300多万元,2001年建成新桥镇革命烈士纪念碑;2002年建成南田暴动纪念壁、纪念亭,涂茨镇革命烈士纪念碑,整修贺威圣烈士、陈照华烈士墓、故居;2003年至2004年整修杨白烈士墓,建成吴婢烈士纪念碑;2005年重修中共象山工委诞生地“山海楼”、侵华日军在象山罪行陈列馆,修建象宁人民抗暴游击队指挥部遗址;2006年以来修缮王嘉谟烈士故居,整修烈士墓道,修建烈士塑像,修建八一抗台纪念碑,还重修了象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等。这些党史纪念场馆的陆续建成和整修,就像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在象山的党史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成为象山红色旅游中的重要景观。同时也得到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县委和上级党史部门的充分肯定。下面就在建设这些场馆中所思考的问题谈几点感想。一、党史宣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研究室是党史研究的职能部门,长期以来,党史部门都把研究作为党史工作的最根本任务。如果把党史纪念场馆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在一些人看来,则是本末倒置,不务正业,越俎代庖,不符合党史工作规律。更何况,《中共象山地方史》(一卷)尚未出版。如何正视“本末倒置”、“不务正业”、“越俎代庖”、“不符合党史工作规律”的异议?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过去,党史部门修建过党史纪念场馆,多是唱配角而己;现在,把修建党史纪念场馆放到突出位置,意味着党史部门要从配角转换到主角,精力投入就要大得多,而在象山党史部门专职人员只有2人。如何当好演员,做好配角;又当好导演,做好主角?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修建党史纪念场馆需要资金,把修建党史纪念场馆作为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主攻方向,如果工作不到家,有关领导可能不会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能不会大力配合,资金筹集就显得十分困难。如何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三个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敢于迎难而上。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党史工作规划提出了修建党史纪念场馆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而在每年制定的党史工作要点中又明确提出修建党史纪念场馆的任务和措施。我办不仅主导了党史纪念场馆的修建,而且修建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这基于什么样的原因考虑呢?一是我们坚定地认为党史纪念场馆建设是党史工作的题中之意,是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物化了的载体可以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效地进行党史教二是象山党史资源十分丰富。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涌现了中共杭州地委书记贺威圣、中共浙江省委代理书记王嘉谟、中共浙江省委委员沈本厚、上海“左联”作家殷夫等一批著名烈士;还发生了象山暴动、南田暴动等一些重大党史事件。在社会主义时期,发生了50名干部因1956年八一台灾而壮烈牺牲等重大事件;象山改革开放异彩纷呈。我们认为,理应通过党史纪念场馆展示象山丰富的党史资源。三是我办在2001年被省委党史研究室确定为全省党史宣传教育联系点。我们深深地懂得,确立联系点不易,而且依照上级党史部门的要求建成名副其实的全省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示范点,更是不易。如果按部就班,
党史纪念场馆的建设与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