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
北京市西马金润小学
曹丽宁
倍的认识
授课内容:京版课改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是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分数、百分数、比例应用题中“率”知识的基础。本单元共安排了三个内容,即:倍的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等来的,是两个数量关系的延伸。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把握: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产生倍;与谁比,谁就是标准,就是一份的数量;另一个数量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倍。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乘法、除法的含义,学会了用2-7的乘法口诀求积,会用2-5的口诀求商,对“几个几”和“份”有一定的了解。北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1)如果给咱们班36人分组根据教室情况你打算怎样分,每组几人,分成几个组?说说你的理由。
(2)●●●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
(3)你知道什么是“倍”吗?举个例子说说。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比较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的活动中,体会“倍”的概念,体会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含义,培养学生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生活引入,初步认识“倍”
⑴我们学校有一项特别受欢迎的体育项目,知道是什么吗?生:足球。
(课件出示)对,几乎每个班都有足球队员。瞧,绿荫场上足球小将们身手多么矫健!
看:这就是我们年级同学训练时的照片。他们都是谁啊?(和同学认一认,有我们班的同学,有2班,1班的)
⑵仔细观察有哪些数学信息?
师:在绿茵场上不光有体育比赛,还有一些有关数学的知识呢。仔细观察有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班有5个参加训练的,2班有6个参加训练的同学,我们班有3个参加训练的同学。
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小结:同学们提出的求和,求差的问题,它们都是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其实在两个数量之间还存在另一种关系,想知道吗?
⑷以我们班和2班同学人数之间的关系为例初步认识“倍”
师:既然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就以我们班参加训练的人数和2班参加训练来研究。(然后分上下两排在黑板上贴出图片。)
⑸引导学生比较:我们班参加足球队的人数和2班参加足球队的人数比,我们班有(师指着数1,2,3)3人,2班有几个3人?
进一步提问:怎么摆就能明显的看出2班参加训练的有2个3人?
学生思考后指名到黑板上来摆。为什么这样摆?
⑹老师说明:为了更清晰的表示我们班参加训练的人数和2班参加训练的人
倍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