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本命年的回想.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课题:本命年的回想
3,课时数:2
学情分析
①学生刚学过沈从文的散文《端午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一些了解,也已经感受到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②初一学生还处在盼年的年纪,对本文的内容应该很有兴趣,他们过年的一些经历和体验对学习本文也会有帮助。
③因时代、地域差异,学生可能对文中所写的部分民俗感到比较陌生。
5、学生课前所作的准备:
①通过“课下注释”,结合查字典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②读书,归纳文中写的过年的几件事情,并向长辈了解本地过年的风俗。
③学生搜集家乡过年时的风俗习惯,并收集有关过年奇闻趣事。
二、教学目标
,了解春节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
,体会其中浓郁的乡土气息。
,他们能体会到春节的变化与传统民俗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
1、本文的作者是刘绍棠,他的文学作品的突出特色就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这篇散文写的是他家乡京郊运河一带乡村过年的情景,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吃腊八粥”、“送灶王爷”、“除夕守岁”,这些多少年来传承下来的过年的风俗在作者的笔下一一生动的展现出来,情致饱满,兴味盎然,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读来是那样的亲切。作者通过这篇散文表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过年的习俗,并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应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正经历着社会大变革,外来文化影响急剧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日益式微的今天;尤其是面对着盲目崇洋,菲薄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少年,更应如此。
2、本文的语言很有表现力,勾勒生活生动传神,通俗易懂而又富有情趣,往往寥寥数笔就把一个生活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炒年货时,说“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再如写初一清晨拜年,说“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简单的十二个字就写出了这里民风的淳朴,人们之间关系的友善。因此,第二个教学重点就是要引领学生品味学习这些生动的语言。
四、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辅以提问引导、讲解评价,串联全课教学。教室营造出过节的气氛,体现课文特定的民俗色彩。教学课件的制作也以喜庆、欢快的背景、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在富有“年味儿”的环境中学习、感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落实字词。
,分析第4自然段的结构。
 
教师活动
技能
要素
学生活动
导入教学
淡化上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
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播放一个关于春节的幻灯片。取消“上课——起立”的形式,让学生自觉进入氛围。
【百度图片】
http://image./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
=2&word=关于春节的图片
2.“观看了幻灯片,大家想到了什么?”
3.“大家

本命年的回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yst877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