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04郑伯克段于鄢.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郑伯克段于鄢ZhengBoKeDuanYuYan郑伯克段于鄢教学目的:1、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2、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教学重难点:人物塑造,特别是分析郑庄公的人物性格。解题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是《左传》和《古文观止》中的首篇。“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郑国是姬姓,与周天子同姓,属于春秋时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伯爵。“克”,攻克,战胜。“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三个字,表示了三个意思。一、共,国名,是共叔段失败以后出奔的地方。二、叔,是指排行。古代的排行,不象今天一样用“一、二、三、四”来表示,而是用“伯、仲、叔、季”来表示,或者是用“孟、仲、叔、季”来表示。三、段,是名。“于鄢”,介宾结构后置,鄢,地名。解题(1)《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解题(1)《春秋》孔子为了维护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名定分,巩固最高奴隶主政权,使“大一统”局面恢复安定。他的这种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笔法表现出来。解题(2)《左传》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前人多说《左传》不传《春秋》,因为《左传》的文笔富艳浮夸,其详载历史的本末及有关佚闻琐事,太过细致,有如文学作品中的小说,违背了“春秋大义”。解题②《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③司马迁、班固都说作者是左丘明,班固并说左丘明是鲁左史,大多人认可这个说法。解题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攻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课文分析全文共5段,分4个部分:     (一)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公叔段。从而交待了庄公母子不合,兄弟争斗的原因。(矛盾的开端)课文分析(二)写公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庄公虚伪应对,实怀杀机。(矛盾的激化)   1、公叔段得到京地作封邑。   2、公叔段在京地建城,公然超过先王制定的规格。   3、公叔段逐步将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

04郑伯克段于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1022 KB
  • 时间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