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流程设想提出教研讨论制定方案活动准备现场踩点组织实施总结反思发言稿一、引言2018年是基础教育改革之年,也是地理教育频发政策利好之年,地理学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和发展良机。教研与教学,是我们地理教师成长的阶梯,近年来我一直关注着中地参发表的文章,整理梳理发现,自2015年来我们地理教学研究聚焦在三个方面最为集中,即是“核心素养”、“新高考”、“研学旅行”,特别是雷鸣主编的文章,与海宁中学地理组微信公众号,他们对研学旅行情有独钟,也牵头组织了多次师生的研学旅行活动,比如中地参地理生物老师秦岭研学旅行,海宁中学牵头的溯源钱塘江研学旅行,他们以老师或高中生为主,还有我们赣县这个学期几乎的学校都是开展了研学旅行,总体来说具有鲜明的红色研学旅行的特色,研学过程中以导游讲的多为主,目前我们初中地理的研学旅行还有些滞后,能够直接应用于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素材总体偏少,我再百度中很遗憾没有找到可以使用的地理研学活动记录表。二、可行性根据赣州旅发委数据,赣州目前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10处,打开百度地图搜索生态公园在赣州地区有54个显示,在我们赣州具备安全条件的研学旅行场地非常的丰富。三、如何开展见活动流程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学生运用知识完成了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并将绘制的等高线图、观测天气的结果、探究到植物、农作物与环境的关系整理出来,形成的研学实践报告(心得)让我感受到学生地理素养的有形呈现,而不是空洞的阐述。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天气观测小组记录到的温度变化规律是海拔越高气温也随之越高,可以说这是意外之喜,让学生感到非常的惊讶,但指导老师未及时抓住契机组织学生探讨:测温度的时间不同(山脚是9点左右测,山顶是11点左右测),因此温度不仅随地形变化,还随时间变化(日变化)。(1)组织:学生多,老师较少,现场老师指导压力较大。要组织大规模具有学科特点的研学活动仍有比较大的难度。(2)安全:环境差异大,在我们组织的过程中安全预想要全面,一定要预先实地考察。(3)学生差异:学生的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在分组过程中不容易平衡,研学结果相差较大。(4)经费保障: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是一条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当前的研学活动普遍处于外
地理研学实践活动发言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