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ppt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夜视望远镜,以及红外线望远镜等,是一种在全黑的夜晚观测的仪器,最早在军事上得以应用。后广泛用于刑侦,安全防范,森林防火,电力及通信的巡线,工地,养殖场,农场的看护,甚至旅游等各领域。红外夜视技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红外夜视技术是通过主动照射并利用目标反射红外源的红外光来实施观察的夜视技术,对应装备为主动红外夜视仪。尽管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具有成像清晰、制作简单等特点,但它也有着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在战场上,红外探照灯的红外光会被敌人的红外探测装置发现。这一弱点无疑宣告了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必被淘汰的命运。被动红外夜视技术是借助于目标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观察的红外技术,简单的说就是根据温度不同来成像,分辨率很低,但是有其特殊用途。红外夜视系统的发展历史50年代前期所用的红外夜视设备,都是主动式红外夜视仪,一般采用红外变像管作接收器,工作波段在1微米左右,在夜间可看见100米处的人,1公里内的坦克、车辆和10公里远的舰船。现代红外夜视设备主要有红外热像仪(亦称红外前视系统)、红外电视和改进的主动红外夜视仪等。其中红外热像仪是具有代表性的红外夜视装置。美国于60年代后期研制的一种光机扫描式红外成像系统,为飞机夜航和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飞行提供观察手段,工作在8~12微米波段,它的战术技术性能,比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夜间可观察到1公里处的人,5~10公里远的坦克和车辆。,到80年代初,许多国家已出现标准化、组件化系统,设计者可按要求选用不同的组件,组装所需的红外热像仪,为军队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互换性好的夜视装备。红外夜视设备已广泛应用于陆、海、空三军。如用作坦克、车辆、飞机、舰船等的夜间驾驶用观察设备,轻武器的夜瞄仪,战术导弹和火炮的火控系统,战场前沿的监视和观察设备,以及单兵侦察设备等。红外夜视仪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用夜视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后者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主动式红外热像仪一种便携式主动式红外热像仪红外热像仪的发展历史夜间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却很丰富。红外线视仪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尽管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红外线,但受到红外元器件的限制,红外遥感技术发展很缓慢。直到1940年德国研制出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后,才使红外遥感仪器的诞生成为可能。此后德国首先研制出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等几种红外探测仪器,但它们都未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使用。几乎同时,美国也在研制红外夜视仪,虽然试验成功的时间比德国晚,但却抢先将其投入实战应用。1945年夏,美军登陆进攻冲绳岛,隐藏在岩洞坑道里的日军利用复杂的地形,夜晚出来偷袭美军。于是美军将一批刚刚制造出来的红外夜仪紧急运往冲绳,把安有红外夜视仪的枪炮架在岩洞附近,当日军趁黑夜刚爬出洞口,立即被一阵准确的枪炮击倒。洞内的日军不明其因,继续往外冲,又糊里糊涂地送了命。红外夜视仪初上战场,就为肃清冲绳岛上顽抗的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08 KB
  • 时间2019-02-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