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彼得·德鲁克著东方编译所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1年版目录序 3第一部分政治现实 5第一章分水岭 6第二章不再存在社会拯救 10第三章罗斯福美国的结束 14第四章当俄罗斯帝国一去不复返时 19第五章既然武器是反生产力的 28第二部分政府和政治过程 37第六章政府的局限性 38第七章新多元化 49第八章“当心神授魅力”:对政治领导的新要求 68第三部分经济、生态学和经济学 73第九章跨国经济——跨国生态学 74第十章经济发展的二律背反 90第十一章在十字路口的经济学 99第四部分新知识社会 110第十二章后商业社会 111第十三章两种反主流文化 119第十四章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 132第十五章作为社会职能和文科的管理 141第十六章转变中的知识基础 148结论从分析到认识,新的世界观 163序本书所写的不是关子“即将发生的事情”,也不是关于“下个世纪”。它的论题是:“下个世纪”已经到来,实际上我们已经向21世纪迈进。虽然许多问题的答案尚未可知,但我们熟悉和了解这些问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行动方向清晰可辨,那些虽然相当流行但却徒劳无益的行为(如果不是起反作用的话)同样可见。客观现实与政治家、经济学家、学者、商人以及工会领袖所关心的以及他们为之著书、演讲的问题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根据是:非现实主义的深刻意识构成了当今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主要特点。因此本书不是一部“未来主义的作品,而是试图阐述今后若干年将成为现实的那些忧虑、问题及争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许多最严峻的问题实际上是由人类过去取得的成就造成的——比如,福利国家的成功,本世纪税收国家的发明以及知识社会的成功等。阻碍我们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些最大障碍是昨天遗留下来的口号、承诺和问题,这一切至今还支配着公众舆论,限制着我们的想象力。而且,人们几乎淡忘了的一些历史经验和教训又重新变得与现实相关起来。例如,19世纪奥匈帝国和英属印度时期经济发展对民族主义、殖民主义产生影响的历史经验于俄罗斯帝国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本书包含了这么多历史内容的原因。这是一本雄心勃勃的著作,涉猎范围相当广泛。虽然这本书写于美国,出自一个美国人的笔下,但它没有仅仅局限于反映美国的问题,也相当充分地谈到了日本、西欧、苏俄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在政府、社会、经济诸方面的问题。然而这本书如有不足之处恰恰是雄心还不够。比如,技术对军事和防务、对政府的功能和局限性以及对学校和教育的影响在书中得到频繁的讨论,但是本书却没有一章涉及技术本身。我个人认为关于这个论题人们已经谈论得很多了。尽管技术极其重要,但今天已不再是什么“新闻”了。本书另外一个更大的局限性在于:它仅仅涉及“表面”,反映的是政治与政府,经济和经济学,社会、社会组织以及教育这些“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但是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两者的相互转换这些基础性的问题,虽然在本书中被多次提到,但只是在末尾用很短的篇幅加以论述。而且,本书没有讨论专制和对权力的贪欲、恐怖和残忍、赤裸裸的犬儒哲学这些人类精神的痛苦与道德上的恐怖,而这一切自西方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已经蔓延到了整个世界。就此而言,笔者缺乏权威和能力。这本书不是集中于说明明天应做些什么,而是论述人类如何着眼于明天做好今天的事。出于这一自我限制,本书只是试图为人类以后的行为制定一个日程表。第一部分政治现实第一章分水岭即使在最平坦的地形上也有峡道,路在那儿先爬上山峰,然后又走入一个新的山谷。这些峡道中绝大多数只是地势上的不同,山谷的两边在气候、语言或文化方面很少甚至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有些峡道却不一样。它们是真正的分水岭。它们常常既不高又不壮观。布伦内罗峡道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低、最不陡的峡道,可是从远古时代起,它就标志着地中海文化和北欧文化的分界线。纽约市西面大约70英里的特拉华河峡谷甚至不是真正的峡道,可是它仍然分隔着东部沿海地区和美国中部地区。历史也有这样的分水岭。它们一般也不壮观,而且很少为当代人所注意。但是一旦越过这些分水岭,就会看到不同的社会和政治面貌。社会和政治气候不一样,社会和政治语言也不一样。存在着新的现实。在1965至1973年间的某一时刻,我们越过了这样的分水岭而进入“下个世纪”。我们摆脱了在一、两个世纪中决定政治进程的信念、义务和结盟。我们现在正处于政治上的未知领域里,没有什么熟悉的界标可指引我们。除了极少数斯大林主义者外,没有人再相信什么社会拯救,虽然这种信仰曾经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支配和推动政治的主要力量和发动机。但是,唯一有效的政治抗衡力量,即利益集团内部和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结合也已消耗殆尽。它是美国自己对政治艺术和实践作出的贡献,最早由马克·汉纳在上世纪末提出并时兴,而在40年后则由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新政中予以完善。最后一个殖民帝国俄国已进入非殖民化的最后阶段。不管接下去是
《新现实:走向21世纪》彼得·德鲁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