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白居易的人品.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白居易的人品——心底无私   白居易一生始终不渝为兼济天下百姓而努力,有外力影响,如家庭和前辈的影响等,但根本作用还在于内力,在于心底坦荡无私。因为坦荡无私才不怕当权者“扼腕”、“切齿”,才能为兼济百姓做些事情。这种坦荡无私从他一迈进仕途就主动公开自己的俸禄看得清清楚楚。宋人洪迈在《容斋五笔》卷八《白公说俸禄》中写道:“白乐天仕宦,从壮至老,凡俸禄多寡之数,悉载于诗……”白居易采用诗歌的形式主动将自己的俸禄公之于众,这在我国历史上是极其少有的。贞元十九年(803年),32岁的白居易以书判拔萃科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从此过上了唐代“公务员”的生活。一进入仕途白居易就公布了他的收入,他说:“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刚参加工作,白居易的工资是一万六千,有房子住,还有仆人供使唤,不仅衣食无忧,公务也不怎么繁忙。几年之后,到了元和三年(808年),白居易升职了,出任左拾遗,虽然是一个小官,只有八品,但工资跟着增加了一倍:“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每年工资是三十万。看得出来,对于这份工资,白居易觉得太高了,有些受之有愧。二年后,白居易改官京兆户曹参军,工资又发生了变化:“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每月四五万,一年就是五六十万,并且每个月还可得到一定数量的大米的。宝历元年(825年),54岁的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这时候他的工资已经相当高了,“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白居易辞去河南尹,再次被授予品级较高的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此时工资已经是他刚做官时的十倍,“俸钱八九万”。两年后,大和九年(835年)九月,诏命白居易由太子宾客出任同州刺史,白居易以病为由谢绝任命,十月升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随着官职的上升,工资也涨到了顶峰,“月俸百千官二品”。会昌二年(842年)白居易以刑部尚书致仕,按唐制,官员致仕能领到一半俸禄,白居易在临死之前的会昌五年(845年)还不忘留下《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最后晒一晒工资:“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做官拿官俸,无可厚非。而白居易拿了官俸却内心不安。早年在周至县尉任上,看到由于“家田输税尽”不得不靠在麦田捡麦穗“充饥肠”的“贫富人”,想想自己“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的情景,由衷地发出“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念此私自愧,今日不能忘”的感叹。其实岂止是“自愧”,白居易还总想着决不能辜负自己到手的俸禄。“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这是他刚参加工作任校书郎时的俸禄;“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这是他最后升为太子少傅时的薪酬,相比第一份工资早已翻了几番。难能可贵的是,白居易不时流露出“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厚俸将何用,闲居不可忘”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在以此警诫自己:为官要尽职尽责,对得起国家和“纳税人”。白居易懂得他的俸禄来自于民,更懂得用之于民。五十三岁离任杭州刺史时,把节余的俸禄捐给杭州官库,以备后任者经费不足时急需,待经费宽裕时再补足,如此往复,持续五十年之久。晚年,在谢世前二年,已经七十三岁且又疾病缠身的白居易又拿出自己的家财疏浚龙门八节滩,如此善举恐怕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也不多见。在唐代,公布财产还不是做官的必备条件,白居易是自己主动公布财产的。有人做过统计,《全唐诗》中,涉及“俸禄”的有114处,其中40处来自白居易,一个人占了三分之一还要多。仔细想一想,让官员的财产多晒一些阳光,不仅是反腐惩贪的有力措施,也是防止官员贪腐的一道狙击墙。白居易一不贪二不腐,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自然就把心思用到兼济天下百姓方面了。明代大贪官宰相严嵩心里只想着如何捞钱,对这个大贪官的抄家工作竟然前后持续了二十余年,当时专门编了一本书《天水冰山录》来记录其被抄财产,其中,,,各式金银器皿、玉器、首饰、家具和珍贵字画、珍贵书籍数千件,房屋宅基地57所,……这样的家伙心里会想到老百姓吗?白居易的坦荡无私,不仅表现在主动晒自己的俸禄,而且牢记先贤甘棠遗爱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总觉得为百姓做得还不够。白居易对甘棠有很深的敬意,在他的诗中多次使用甘棠典故。其一,白居易在《别桥上竹》中提及甘棠。原诗是: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此诗作于白居离别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之时。白居易于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三年后即元和十三年(818年)改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夏,自忠州召还,拜尚书司门员外郎。此“别”应该是召还朝廷之时之分别。这里有东坡,是白居易常常散步流连忘返的地方;这里有桥,可能就是通往东坡的小桥;

白居易的人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