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胃镜正常报告.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胃镜正常报告胃镜报告单患者性别:床位:科别: 患者年龄:住院号:族别: 临床诊断: 胃镜型号:检查日期:年月日内镜所见: 食管通畅,粘膜光滑完整,血管纹理清晰,蠕动扩张度好. 喷门黏膜光滑完整,齿状线清晰,开闭自然. 胃底黏膜光滑,完整. 胃体黏膜皱襞呈脑回状,橘红色,黏液湖清亮,量中等. 胃角呈桥拱状,黏膜光滑完整. 胃窦部可见大片状粘膜糜烂,表面高低不平,质脆,触之易出血,边界不清,附着薄白苔及新鲜血痂. 幽门呈圆形,开闭欠佳. 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光滑完整,球后及降段未见异常内镜诊断: (症状,治疗,预防,常识) (图) XX-09-2212:39:00来源:天津网-城市快报(天津)跟贴0条手机看新闻学做医生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很多患者看到自己的胃镜报告写着慢性糜烂性胃炎或慢性胃炎伴糜烂,都以为是烂掉一块。往往问,什么是糜烂?是不是溃疡呢?究竟糜烂与溃疡有何不同? 其实糜烂并非是烂掉一块,医学上讲的糜烂是指浅层的细胞缺失。不妨举个例子,不仅胃病有胃黏膜糜烂,皮肤病的皮肤损害也有糜烂。皮肤损害造成的糜烂是指表皮范围内的表皮缺损。也就是说,表皮缺损称为糜烂,如寻常性天疱疮的疱壁缺损,就呈现出潮红的糜烂面。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表皮位于最表面也就是浅层,由此不难明白,糜烂是指浅层的细胞缺失。而真皮范围内的皮肤缺失称为溃疡。相对于浅层的表皮而言,真皮位于深层。可见,溃疡的病变位于深层。具体区分胃黏膜糜烂与溃疡,先来了解一下胃壁结构。胃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黏膜由浅到深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糜烂是指黏膜上皮完整性受损,黏膜破损不穿过黏膜肌层,糜烂深度一般在1毫米以内。这一点同溃疡不同,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溃疡底部通常穿越黏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疡可穿透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即整个胃壁发生胃穿孔。同样,十二指肠溃疡也可以发生肠穿孔。为了便于理解,不妨换成通俗讲法,也许这个讲法不十分确切。可以理解为,糜烂是浅层的细胞缺失,露出下面颜色发红的组织,而溃疡是局部烂掉一块,病变深。溃疡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也有线样者,溃疡基底常覆盖灰黄苔或白苔。糜烂是慢性胃炎的表现,不是溃疡病。而溃疡才是溃疡病。从病变严重程度讲,糜烂轻,溃疡重。慢性胃炎最常见两种类型,即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有时伴有点状出血和少量糜烂,而萎缩的黏膜更易发生糜烂和出血,这些改变胃镜均可见到。如果慢性胃炎的黏膜损害以糜烂为特征,伴有充血、水肿,这种胃炎可以称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此种胃炎的糜烂面基本与黏膜相平。还有一种较特殊的慢性胃炎,叫疣状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呈形状似疣的多发隆起病变,出现丘状隆起,隆起的顶部往往有脐样凹陷与红色糜烂灶。这种隆起病变又类似痘疹,因此又称为痘疹样胃炎或痘疹样糜烂。总之,糜烂、出血、充血、水肿等都是炎症表现,是慢性胃炎而不是溃疡病。而溃疡的病变深,是烂掉了一块,是真正的溃疡病。明确了炎症、糜烂与溃疡的概念,对理解胃镜报告了解自己的病情是会有帮助的。专家支持:天津南开医院胃肠专家门诊主任医师贾树才记者张丹艳(本文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报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胃镜正常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u190701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2-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