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混合式课例研究概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页面加载中,请稍后...
用户登录
加载用户基础信息
加载项目基础信息
加载用户角色信息
您可以重新登录或去个人空间和山东省教师教育网
2014年初中教师新课标课例研究全员远程研修
混合式课例研究概览
国培(201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是教育部示范性远程研修项目,也是我国网络研修走向社区、走向校本、走向常态化的标志性项目。混合式课例研究是项目多类型研修基于校本整合下行的载体。学会混合式课例研究,提升校本研修水平是项目的重要任务。
1、什么是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教师对课例的协同研究,是教师自主的问题研究,是借助技术流程跟进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混合式课例研究,研究什么?“课“的研究。谁研究?教师群体自己的研究。怎么研究?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的混合式研究。
2、课例研究e流程设计
课例研究e流程(俗称为磨课流程),是课例研究过程的优化设计和技术再造。通过技术流程把老师研究课例的规范过程在网上呈现和操作,该流程设计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与问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吻合,使之具备问题解决的过程条件。如图所示。上面是由六个基本环节组成的问题解决流程,下面是与之吻合的磨课基本流程的环节。这两个流程是完全吻合的。
第二,跟进教学、支持校本协作研究。磨课流程内含三个基本的设计,一是包含教师日常研究教学的基本方式(集体备课和听评课);二是贯穿教学的基本过程。三是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使磨课流程易为老师掌握、能够跟进教学、方便学校组织,支持校本教研组协作研究。
为适应教师课例研究多样化、个性化需要,课例研究e流程采取“积木化”设计。从课例研究过程,抽出功能模块的“共性实体”和“构成要件”,供终端用户自组合、个性化灵活配置各自需要的功能模板。为简化磨课流程配置的操作,新平台提供了多种模式的磨课模板。混合式课例研究在国培项目中首次使用,磨课流程个性化自组合功能暂不开放,而统一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磨课基本式。基本式掌握好了,其它变式容易掌握。
图1
一个基本式磨课过程(见图1),是从研修组讨论制订磨课计划开始,计划制订后,上课老师要经历基于个人经验的初始备课、同伴互助的协同备课、课后的实践反思性备课等三次备课,群组老师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分工观课、课后评议等研讨活动。通过围绕这节课的一系列研讨活动,每个人都获得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后的两次认识提升。整个过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方式完成。线下主要有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研讨和听课评课等协同活动。磨课过程的发表、浏览、修改、点评、讨论、问答等研修行为则在线分散进行。有了课例研究e流程的连接,将平素教研组分散的教研活动,组合成主题任务、研究问题指向明确的课例研究活动系列。一次全周期的课例研究,四周左右的教学之余时间就能完成。
3、混合式课例研究特点
课例研究e流程支持下的混合式课例研究,有以下特点:
特点一,真实教学场景的研究。混合式课例研究,强调研究的真实。是常态课研究。即重常态、重研究。常态,即日常状态。课例研究是老师在日常教学、在现实不完美条件下研究教学,是老师基于现实起点、现有水平的教学研究,是老师做能够做的研究。重研究。重视老师自己研究和研究自己。常态强调研究的现实起点,研究强调老师现实需求的自主研究。基于老师教学

混合式课例研究概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ndfrs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