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课例研究模式
一、什么是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项目整合下行的载体。混合式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协同研究,是基于教师现实起点,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自主研究,是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跟进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
“双对接”是混合式课例研究的核心目标。“双对接”的涵义,一是对接教学实践,教师要在通过课例的协同研究自主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并从解决问题的效能感中获得自信;二是对接教学研究,教师要学会利用网上的磨课流程开展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在2011年和2012年山东省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2013年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生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八个学科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参与的教师近六十万人次,效果良好。从连续三年的实践看,双对接混合式远程研修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要把双对接的特点、优势全面的发挥出来。
二、基于混合式课例研究的国培项目课程架构
山东教师教育网承担的国培项目(2013)——示范性远程培训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在一起的培训。整个研修设计了理论学习、行动导向学习、参与体验学习三个板块的内容学习序列。这个学习序列在专家理论课程(通常为专家讲座)之后,增设了课例研究的行动导向和参与体验两个学习板块。所谓行动导向就是把应该做的做出来,把怎么做的过程在网上展示出来,用行动引导行动;所谓参与体验,即每一位学习者要在校本研修中亲历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过程,在群体协同的专业实践中学以致用。通过三个板块的学习,让每一位老师对混合式研修的课例研究经历一个先学后做的过程。
理论学习是围绕研修主题,从学习科学、课例研究和学科研究三方面设计的专家引领专题。理论专题重在为后续的课例研究提供专业引领。行动导向专题是课例研究的案例学习,是理论走向实践的行动示范。骨干培训和全员网络研修要完成这两个板块内容的内容。实践参与专题学习,是参与研修的老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个课例协同研究的完整过程,这是学以致用的综合学习。
三个板块组成的学习序列包含了三类学习,即理解学习、迁移学习和创建学习。这三类学习中,基础是理解,理解的越准确越有利于迁移。参与本项目研修,首先是为理解而学,理解学习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指向,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习者要带着后面的磨课任务来学习理论专题,问题指向就是用研修组协同确定的磨课研究问题来贯通校本研修的全过程,不能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上,而要带着自己要参与的课例研究任务以及想解决的教学问题来学习理论。
接着是迁移学习,所谓迁移学习是一种学习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经验的影响。第二个板块的课例研究案例,为理念方法运用到真实课例研究提供了行动示范。老师在跟进示范案例的过程中去领悟情境关系获得在混合式课例研究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体验。
经过课例研究示范案例学习之后,参训的老师要像提供这些示范课例研究的群组一样亲历一个协作磨课的过程,这是老师自主创建的学习活动。这就是各校校本研修要完成的任务。
为理解而学、为迁移而学、为创建而学,循着这个路子,让每个老师亲历一个从专业思考到专业行动的认识飞跃和行动提升过程,我们期待通过在同一个学习过程中的三类学习实现教学和研修的同步完善(双对接目标)。更大的期待则是,希望在本次国培项目的全部研修任务结束以后,老师们能够会用和喜欢用网上的磨课流程去研究教学、去改变教学过
混合式课例的研究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