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生命需要栖息,灵魂需要等待“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宋代诗人王令的一首《暑旱苦热》把夏季的“暑旱之甚,酷热难当”描述得仿佛伸手可触。又是一年暑期的来临,各类学校都开始放假了。但是,很多地方的学校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在高考的压力之下,通过集中补课、给学生安排电视学习内容等方式,试图把炎热的暑假也变成高考备考的战场。其实,炎炎夏季,为什么把学生由原来的集中在校改成放假回家,是有着其内在规律的。记得我曾在一篇博文中引用过这个故事《让灵魂追上身体》。现在看来用在这里也是合适的。有一个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了当地的人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走去。那群土著的脚力过人,尽管他们背负笨重行李,仍是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让土著停下来等他。一连过了三天,探险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偿平生的宿愿,好好研究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着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领导土著的翻译人员却拒绝行动,这令探险家为之恼怒不已。经过细致的沟通,探险家终于了解到这群土著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探险家对于这项习俗好奇不已,询问翻译的向导,为什么在他们的部族中,会留下这么耐人寻味的休息方式。向导表情庄严地回答了探险家的问题:“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探险家听了向导的解释,心中若有所悟。他沉思了许久,终于展颜微笑,认为这是他这次探险中最好的一项收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全力以赴,让自己动作起来时,浑身充满无比的冲劲,使得灵魂几乎也跟不上这样的动作,这的确是真正用心做事时,最美好的境界。但应该休息时,则该完全地放松自我,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完整的复原机会,好让灵魂得以追得上充满干劲时的步调。掌握工作及休息之间的脉动,是让我们持续拥有无穷动力的宝贵智慧。如果往前追溯,近代学制和班级授课的创始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学校的教学按学年来组织,每学年又分为几个学季,建立了放假制度和学习组织。放假制度的建立,不久正是让学生的灵魂追得上身体吗?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这其中既有内陆地区的干燥酷热,又有沿海地区潮湿闷热。但夏季的天气绝不是用一个热字可以概括了的。夏季还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剧烈、最复杂的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另外,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雷电、冰雹、雷雨大风、洪涝、干旱、台风等也都多发生于此时。小暑时,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经接近30℃,暴雨很多,东南沿海地区台风较多。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老人、儿童往往难以承受,导致中暑。科学研究还发现,天气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也有重要影响。好的气候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好的气候条件则会使人情绪低落、心情烦闷、懒惰无力、精神萎靡,甚至会导致精神和行为异常。人高温天气下通常表现为萎靡不振、昏睡乏力、烦躁、易怒等。人体受高温影响,会降低大脑皮层机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表现出
(转载)生命需要栖息,灵魂需要等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