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113”教学模式创设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来自于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你们新疆派往内地学习的老师中就有九位在我校学习和工作着。他们的工作也赢得了我校师生的赞誉,我也相信他们能圆满完成任务,载誉而归。
我于11月2日到达新疆,到了新疆以后,我们走访了县博物馆、县少年宫、额敏一中、额敏二中、郊区乡寄宿学校、及一些乡镇中学,了解了额敏县一些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看到了额敏县教育发展的大好势头。可以说额敏县的教育是成绩斐然的。已经让我耳目一新。但应额敏县教育局的要求,让我做讲座,传经授宝谈不到,但关于课改,我们辽宁省比新疆起步早了几年,感谢组织给我这次与大家一起交流的机会,我讲话的题目是:
构建“113”教学模式创设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是一名来自于一线的物理老师,下面就把我校在校长王会勇带领下,采用“113”教学模式,大胆改革,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从内心深处去接受去实践的心路历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所谓“113”教学模式,“两个一”即“教与学”两条线,是“教师引领全程”和“学生研展贯穿始终”的简称。“三”指三个教学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练习”。
我校的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放在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改变那种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做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管理及活动中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定基础。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课堂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获取知识,更重要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得以提高,品格得以形成,人格得以健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注学生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关注知识”还是“关注发展”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失败的重要标志。更是素质教育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传统课堂只关注知识,追求成绩,其他一概不管,什么能力素质,更别提情感、态度、价值观了。为此,教师课满堂灌、满堂讲,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练,教师苦,学生累,效率低,成绩差,教出的学生不是高分低能,就是大部分厌学。传统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再深点说,传统课堂是以牺牲学生今天的幸福,换取学生分数的提高,以牺牲学生心灵的自由成长与创造,来达到某些抽象量化的目标。
而“113”教学模式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它的起点不只是知识,而是在参与中学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乐学,越来越有责任,越来越有教养。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一种幸福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二、致力于“学习方式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学习中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成长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113”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教师的引领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新的知识领域之前、之中、之后的过程中,指导、传授、点拔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首先,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前奏。初中学生大部分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还不知道怎样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干预、指导预习,一是将预习知识范围划分为若干区块,引导学生按区块有序地预习。二是具体指导预,收集资料,归纳知识点。利用复习、综合、判断等方法,为新的知识点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我是物理老师,在讲探究物质密度一节时,课前发导学案(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集于一体),在导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就复和量筒的使用,具体操作等。让学生真正动手参与使用这些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进入知识领域。
三、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贯穿始终
113教学模式课堂,对传统模式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变革,改变了原有的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建立了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分组
分组是“113”教学模式课堂具有核心价值意义的标志性特征。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平均分组,每组6人。按照学生的能力、性别、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去,平均分组本身就是一种竞争,而6人左右的小组又利于形成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平均分组让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明确具体。一般每组有两名组长,每名负责2个组员,组内人人都是科代表。科代表负责本学科本组学生课堂纪律,学习情况反
创设高效课堂 构建校本113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