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无法之法.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无法之法——积累对写作的决定作用古人讲写作的最高境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其实写作的确是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但感情的表达需要语言和一定的意象作为载体,所以积累在语文写作中显得异常重要。积累分为如下几种:语言积累从刚接触写作开始,老师就在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这道工序虽然做起来麻烦,但只要坚持早晚会见效。最明显的例子便是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十几年中我们的写作水平的变化。我们每个阶段所写的作文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这个过程可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情感积累即生活体验的积累。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旷达乐观,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无奈与洒脱,柳宗元“惊风乱毡芙蓉雨,密雨斜侵薜荔墙,”的人生暗示和感伤,无不透露出他们坎坷不凡的一生。这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只有经历了、体验了才能有这惊人之语。当然,并非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坎坷,不可能为了写好文章,就故意去经历大风大浪。只要用心感受生活,你便会发现,再平凡的人的一生,也是充满了五彩斑斓的色调的。阅读积累读书是我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更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捷径。然而人生短短短数十载,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怎能览遍古今中外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所以,我们更应当有选择地读一些经典名著。经过时间的洗礼,经典著作已不仅是一个人才华的呈现,更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精髓的凝铸。每读一本名著,便是一次与古人深刻的对话,一次精神的洗礼与升华。阅读量越大视野面便越广,阅读质量越高文化积淀就会越深厚,久而久之,阅读便会潜移默化的提升着你的写作。写作积累阅读的多,自然就有了写的冲动,当然并不是单纯的写作,在阅读中和生活中,只要有所感悟、触动了心弦,就应该马上写下来。在阅读中遇到一些自己感觉异常好的语段也可以摘录,这也是一种写作积累。此外,以随笔、日记的形式进行一些练笔,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必要的。由此可见积累对写作的作用不可忽视。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波动的流露,技巧上的点拨只起到一种理性上的细枝末节上的修饰修改作用,一切还需要内化成个人的能力。虽然写作是一种感性理性相结合的创作过程,但在创作阶段感性的随情而动还是主要的。充足的言语储备、情感储备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写作与人格塑造 浅谈立意的两个误区华兹华斯给诗的定义为“强烈情感的外在流露”。创作又何止不是如此。但对于学生来讲很多时候,他们有了这种强烈的情感冲动,却不知如何表达。除了语言积累不够外,还有找不到立意切入点的毛病。更加引人反思的是一些学生的立意方向有问题。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对学生在立意方面出现的误区作如下规整:立意不宽,只关照个人内心世界我们都知道写作重在以情感人,这情应是先把自己感动了,然后才有可能感动他人。所以这需要多关注周围熟悉的事物,但由于三点一线的生活流程使一些学生无暇顾及周围的事物,再加上缺乏与别人的的沟通交流,有一些同学便只把目光放在自身。透过文章我感受到他们细腻的感情,也常常被他们所感动着。但同时也为他们担忧,文章感情真挚但境界不高。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这种只关注个人内心的思维模式,久而久之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立意深刻但太过悲观至今记得带初一那批学生时,一位学生在日记(当时要求学生写公开日记,算是一种随笔)上写到的一个清晨观察蟋蟀的场景。那时节已是深秋,每天早晨都会发现水泥地上躺着许多蟋蟀的尸首。很多学生对此似乎都熟视无睹,而这位学生却在日记上极其动情地描写了躺在被露水打湿的地上的蟋蟀,它们有的已被过往的行人踩成肉饼,有的已经缺胳膊少腿,看到这惨不忍睹的一幕,他似乎感受到了蟋蟀们当初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痛苦,然后发了一阵对于生命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及人性的感慨。我看后很受感动,这么小的孩子竟有这么强的感受力、这么深刻的体验。于是当堂表扬了他,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这个孩子在以后的写作中,总是以一种灰暗、悲观的视角来看问题。当我发现的时候真的深感内疚,才发现教学生作文不仅是浅层次的写作驯练,还是孩子们健全人格、健康心态的培养手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若老师在哪方面做得不到位,都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写作立意,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作用之大。就写作而言,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写好一篇文章,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借助情感体验的表达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更高的人生境界。我想正是因为文可塑人,才有文如其人之说。揭开写作的面纱谈起写作不仅学生皱眉头老师也无奈,总感觉写好一篇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专业理论大家都懂,但单纯的理论分析总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写作重在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而非分析能力。因而出现了写作课上的一种悖论:老师讲得越多越精彩,

无法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