钕铁硼磁铁屏蔽材料钕铁硼磁材知识内容: 第一章磁物理基础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磁性材料的发展概况钕铁硼的主要特点及应用钕铁硼的主要成份组成钕铁硼生产工艺及设备性能参数测量原理及设备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表面处理工艺及设备充磁包装第一章磁物理基础 1物质的磁现象磁性材料:icmaterial 钕铁硼磁铁:nd-fe- 铁氧体磁铁: 牛磁棒:icbarforcattle? 磁力架:icseparator 物质的磁性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研究领域,约在三千年前就已受到人们的注意。中国是最早应用磁性的国家,公元前四世纪,我国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磁学史上第一部关于磁性的专著是英国(WGilbert)吉耳伯特的《论磁石》,这本书介绍了那时书籍有关的磁性知识。然而,磁性作为一门科学却到19世纪前半期才开始发展。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磁电之间联系的序幕; 1820年末,法国物理学安培证明通电圆形线圈和普通的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感应定律,从而揭示电和磁之间的内在联系; 后来,苏格兰科学家麦克斯韦,将电磁的联系建立起严密的电磁场理论。他发展了法拉第的思想,用数学的形式总结出电场和磁场的联系,即麦克斯韦方程。2磁性的起源物质的磁性起源于原子磁矩。原子物理学告诉我们,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是原子,原子又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电子的排布遵循三大原则:1洪特规则,2泡利不相容规则,3能量最低原理。原子中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进行高速运转,电子运转时同时有两种运动形式,即电子绕原子核的轨道运动和电子绕本身轴的旋转。前者叫电子轨道运动,后者叫电子自旋。处于旋转运动状态的电子相当于电流闭合回路,必然伴随有磁矩的发生,电子轨道和电子自旋产生的总磁矩称为原子磁矩。 3主要磁物理参数磁特性参数⑴剩磁(Br):永磁材料在闭路状态下经外磁场磁化至饱和后,再撤消外磁场时,永磁材料的内部磁感应强度B并不会因外磁场H的消失而消失,而会保持一定大小的值,该值即称为该材料剩余磁感应强度Br,统称剩磁。 Br=Jr=A(1-β)d/d0cosφ A:正向畴的体积分数(1-β):主相Nd2Fe14B的体积分数 d/d0:烧结磁体的实际密度和理论密度的比值 cosφ:Nd2Fe14B晶粒C轴沿取向方向的取向因子(取向度) Js:Nd2Fe14B单晶的饱和磁化强度⑵磁感应强度(B):由于介质内部的磁场强度是由磁场H通过介质的感应而表现出来的,为与H区别,称之为介质的磁感应强度B=H+J,对于非铁磁性介质如空气、水、铜、铝等,其磁极化强度J、磁化强度M几乎等于0,故在这些介质中磁场强度H与磁感应强度B相等。⑶磁场强度(H):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定义载有1安培电流的无限长导线在距离导线厘米远处的磁场强度为1Oe。永磁材料用作磁场源和磁力源,主要利用它在气隙中产生的磁场。 Hg=(BmHm*Vm/μ0Vg)1/2磁铁在气隙中产生的磁场强度H除了与Vm、Vg有关外,主要取决于磁体内部的磁能积。⑷磁能积(BH)max:在永磁材料的B退磁曲线上(二象限),不同的点对应着磁体处在不同的工作状态,B退磁曲线上的某一点所对应的Bm和Hm分别代表磁体在该状态下,磁体内部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的大小
钕铁硼磁铁屏蔽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