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柏拉图梦想的乌托邦由于理想国的太过著名,以至于很多老师都对我们推荐过。开始我一直认为这肯定是一本措辞复杂而且枯燥的著作,所以一直没有拜读。翻过以后才发现这本书也还是不至于难懂的,而且也感觉看古人写的东西其实蛮有意思的,另外的感觉就是柏拉图虽然与我们相隔两千多年,书中的思想很多现在看来还都是很精辟的。那么,人类梦想的乌托邦究竟是怎样的,它究竟有何魅力令几千年来的人们为之倾倒并久传不衰?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对《理想国》的“拜访”。公元前5世纪始,一个被称为智者的活跃学者群体出现在古希腊各城邦国家。智者们探索天地,思考人生,问难政治,向世间的一切伸出思维的触角。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就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代师徒身上产生了。《理想国》是雅典哲人柏拉图的经典著作,他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以对话体的方式著述《理想国》,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著作。《理想国》除了被认为是哲学著作外,最多的就是被看作是关于政治与法律的著作了。该著探讨的主题,直至今天仍然吸引着许多当代学者,人类最优秀思想家们不倦地思考。《理想国》全书共十卷,我把它分为四个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查了一下本书的背景,在最为民主的雅典城内,柏拉图的老师,最有智慧的苏格拉底被判以了死刑,因而柏拉图在他的戏剧中将苏格拉底复活。或许一个远离城邦法律和政治的“乌托邦”、“城外”对于哲人来说是才是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第一部分(第1卷)作为开篇的第一卷交,代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理想国》对话发生的位置——比雷埃夫斯港,大海与雅典城之间。将关于“政治”的讨论设置在城外,我想是因为哲学产生于政治的边缘地带,只有当置身“城外”,才能够更好地审视城邦生活的基础,审视“正义”和“善”本身。显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一开始柏拉图安排了几个唯唯诺诺的人和苏格拉底辩论,十分的枯燥反复。紧接着一个叫色拉叙马霍斯的学者,针对“什么是正义以及正义对人有利还是不利”这一问题同苏格拉底展开了精彩的辩论,从而引出了本书的主题——正义。色拉叙马霍斯关于“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的一段如“澡堂里的伙计”倾倒洗澡水般“劈头盖脸”的“高谈阔论”终于将讨论由一个抽象的,似乎可以事不关己的哲学概念,引到了“牵涉每个人一生的道路问题”上去——正义的或不是正义的,“究竟做哪种人最为有利”。从这里可见,后文对城邦的政治的讨论,其实正是一个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话题。一个理想中的城邦的建构与每个人心灵中的正义德性的建构同步,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在文本中通过问与答,渐渐揭示出“大”一些的城邦的相,以此来“由大见小”。柏拉图在这里出了两道证明题,即:正义是智慧和善良,非正义是邪恶和愚昧;正义是快乐而幸福,非正义是痛苦而悲惨。显然最后是苏格拉底胜利说服了色拉叙马霍斯。第二部分(第2、3、4卷)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指出正义有个人的正义也有城邦的正义,在他们讨论正义的问题时可以先讨论城邦的正义,于是一个言辞中的理想国开始在问与答之中建构。政治中只有意见和谎言,因而为了在放大了的城邦中寻找“正义”,这样的城邦只有被设计成为依据理性的标准。并指出,国家是由统治者、辅助者(军人)、生产者组成,他们的分工是明确的,并由遗传和后天的教育所决定的。他认为赋有最高理性的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们的本性决
柏拉图和他梦想的乌托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