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强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恩施州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的新举措湖北省蔬菜办公室恩施自治州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二高山地区占73%,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雨量流沛,四委分明。近几年来,恩施州蔬菜产业根据本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在“特”字上做文章,变劣势为优势,对国际国内大市场,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蔬菜,将其做大做强成为全州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富民强州之路。2007年,全州共发展各类特色蔬菜80多万亩,产值超过12亿元。其中,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面积已达48万亩,产量72万吨,产值达6亿元;凤头、山药、莼菜、芸豆、香菇、,,。以薇菜野转家人工栽培、厥菜野生资源采集、。发展特色蔬菜为基地农民人平增收300元以上,主产区农民反季节蔬菜收入已超过总收入的40%,高的达80%。主要做法如下:一、依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多年来,恩施农民种植的基本上是自食自和的大宗蔬菜,品种单一,价格低低廉,发展多了销售不出去,种菜比较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精细菜和特色菜市场潜力很大。根据这一变化,经过反复考察、比较和研究,积极调整蔬菜品种结构,确定全州蔬菜产业的发展重点为高山反季节蔬菜、地方特种菜和山野菜。高山反季节蔬菜主要筛选并推广了白萝卜、胡萝卜、白菜、番茄、辣椒、甘蓝、西兰花等20多个品种;地方特种蔬菜重点开发了凤头姜、山药、白皮大蒜、葛仙米、大头菜、高山芸豆、地牯牛、洋荷、香菇、黑木耳等10多个品种;山野菜主要开好薇菜、蕨菜、野葛、香椿、鱼腥草、鸭儿芹、龙芽葱木、野蒜、青蒿等10多个品种。各品种因优质、富硒及反季供应广受青眯,满足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二、依托板块其地扩大规模为了扩大特色蔬菜生产规模,提高效益,恩施州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打造高山反季节蔬菜、地方特种蔬菜和山野菜三大板块基地。通过板块基地建设,示范带动全州蔬菜产业发展。一是政府加大投入。1998以来,州、县两级政府着力扶持了一批有规模、—%用于特色蔬菜板块基地建设。利川齐岳山甘蓝、来凤绿水凤头姜、利川团堡山药、巴东野三关白皮大蒜四大基地均已达到1万亩种植规模。二是吸引民间投资。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意发挥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建基地的积极性。他们以投入技术和资金为主,农户投入土地和劳动力,双方签订种植合同,企业、协会和合作社实行保护价收购产品和包销。如鹤峰燕子薇菜、中营高山蔬菜,恩施大山顶萝卜,双河大白菜,巴东绿葱坡萝卜、建始龙坪高山蔬菜等基地,规模都在1万亩以上,;三是高标准建立一批示范样板。近五年来,该州利用国家、省有关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20多万亩。其中,恩施沙地辣椒、利川福宝山莼菜、咸丰二仙岩高山蔬菜等基地,规模均在1万亩左右。目前,全州有30多个乡镇建成了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群。三、依靠龙头企业实现加工增值现在,市场消费趋向正在向净菜、半成品菜和成品菜转变,蔬菜的采后处理加工越来越重要。该州重点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和加工经营大户,研究开发丰富多彩的加工制品,促进蔬菜加工转化,产业化经营发
突出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