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鸟儿筑巢和人类建造房子有没有区别?为什么?一、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2、特点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三要素、过程、结果客观有目的、有意识改造世界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的活动下列各项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②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③全国大学生辩论赛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⑦学生教室里听课⑧小行星撞击地球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9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说明: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本草纲目》记载:“砒,大毒也。”这说明,前人已经尝试过,肯定有人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获得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别人是直接经验,对于我们却是间接经验,但这并不否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0思考: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准;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上述事例说明什么?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证明,认识对象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黄鼠狼不会说“我不是专门偷鸡吃的”,鸡也不会说“我常常被黄鼠狼吃。”。那么,谁能检验这些认识正确与否呢?——实践。黄鼠狼是偷鸡“专家”吗?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主观认识实践客观事物指导改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就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呢?
黄鼠狼不是偷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