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蜕变-.doc:..农村教育蜕变成蝶丁坞镇中心小学苏倩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很荣幸和实验小学李校长及课改团队结成课改帮扶对子,带领我们进行课改,做农村课改的拓荒者。为了学到课改真经,赵军庆校长多次带领我们赴实验小学学习交流,每次前往,都能得到热情无私的传授。今年新学期刚开始,赵校长带领全校老师一起研读了李校长著的《李升勇与大教育》,从理论上大体了解。然后结合实际,制定本校的课堂流程,接着开始第一轮磨课。学校定于每周四上午听两节语文,第三节接着评课。下午听两节数学,第三节评课。周五上午第三节搞语文教研,下午第二节搞数学教研。以前我们听评课多走形式,有时为了补听课记录,对于教师成长起不到多大作用。这次听课评课不再是三言两语的奉承话,而是真正深入课堂,赏析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聆听,并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不同的教师会因上课风格、人生阅历不同,所展现的课堂就有所不同,评课中教师们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指出存在不足,提出改进办法。赵校长带领我们课改组成员,根据童真、童趣、童心以及幸福教育系列,选编了适用的校本课程,真正打造出适合自己的课堂。下面就从学生、课堂、教师三方面简单介绍操作过程:一、学生之变课改前农村教育是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一本教科书便开始上课,课堂上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孩子被动接受知识,碰到严厉的老师,孩子们还能听进去一些,遇到脾气随和的老师,有些学生们就肆无忌惮了,学习效率可想而知。课改前不完成作业的,背不过课文的,写不过单词的都以惩罚为主,久而久之学生厌烦学习,厌烦课堂。众所周知,农村的孩子调皮,但在众人面前多数自卑、胆怯、羞涩,不善于展示自己。鉴于这种现象,新学期开始,我就从训练孩子的胆量开始,让孩子们走上讲台做自我介绍。刚上台面对全班同学们展示的时候,学生的表现真是难以言表,有的边说话边揉衣襟,有的低头看脚尖,有的眼睛斜视向上等等,总之是紧张不安。课改后的第一堂课,学生是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中度过的,在点评环节学生抓不住重点、要点,或者说读的声音有点小之类的肤浅点评;课堂上“入情入境,品味人生”中,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揣摩作者的内心,学生们不知如何解说。我便根据实验小学的课型,给学生一个点评支架,让孩子们慢慢地练习,学着读、学着评。经过一学期的磨练,现在的孩子转变很大,从原来的怕展示到现在的积极展示。从原来的填鸭式到现在的主动探索知识,这样转变受益于实验小学的课改熏陶,虽然我们的孩子与实验小学的孩子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会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二、课堂之变原来的课堂是满堂灌,洒水式教学。老师自认为是对学生做到雨露均沾了,殊不知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获得的知识也就不同;俗话说,多大的雨也有不透地的地方,就是说无论你老师多么努力,也无法掌控所有孩子的注意力。自实行课改以来,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身高、家庭条件等进行分组,全班共分成了六个队,分别是红、黄、蓝、橙、绿、紫(我认为,用三原色和三间色给小队命名便于记忆)每队共十个组员,分别是1—1
农村教育的蜕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