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孝德礼仪全面开展孝德礼仪教育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帮助未成年人塑造良好的品格,助力“厚德镇海”建设,镇海区以孝德、礼仪等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和重要载体,围绕“习行孝德、明礼知仪、感恩社会”主题,在全校开展“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孝德礼仪”行动,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最基础的礼仪要求入手,倡导廉洁文化,全面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道德品质、明礼知仪的行为习惯和感恩社会的人文精神,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儿童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一、“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孝德礼仪”三年行动的主题内容 。孝敬父母,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青少年儿童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道德基石。习行孝德,就是要求青少年儿童从孝敬父母、长辈入手,将日常活动与孝德文化紧密结合,鼓励学生从小事入手,从身边做起,以孝德情感、孝敬用语、孝亲行动为重点内容,培育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孝亲情感和知孝、懂孝、行孝的敬养行为。 。“做人先学礼”,礼仪是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明礼知仪,就是要求青少年儿童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形成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待人态度,养成热情、大方、礼貌、友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树立自律守信、洁身自好的廉洁意识,引导学生在校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在社会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尊重和扶助弱势群体,进而培养学生明礼尚德、宽厚友善的良好品格。 。“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感恩是个体对社会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感恩社会就是要求学生在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的基础上,从“小爱”到“大爱”,主动关注社会、走入社会、回馈社会,引导学生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存善心,行善举,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懂感恩、知奉献,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二、“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孝德礼仪”三年行动的工作任务在开展孝德礼仪教育三年行动中,区教育局将突出创新性,丰富活动载体,全面推进六大行动。一是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大力倡导以《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等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诵读书目,注重分类、分阶段循序实施,保障学生每天有时间诵读经典、每周有课赏析经典,推动诵读活动的常规化。二是开展孝德礼仪课程行动,充分挖掘孝德礼仪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校本系列教材,在三年内推出一批精品课程,形成涵小学、中的孝德礼仪课程体系。三是开展主题实践体验行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大力开展“人人学会打招呼”“天天都是孝心日”等主题实践活动,根据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制订孝德礼仪行为规范,用实际行动践行孝德礼仪。四是开展文化理念引领行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艺术节、读书节、道德讲堂等载体通过校园主题景观设置、孝德礼仪故事讲述、解读校训、唱响校歌等活动,浓厚孝德礼仪教育氛围,彰显孝德礼仪文化特色。五是开展教师榜样示范行动,强化教职员工孝德礼仪、廉洁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孝德礼仪全面开展孝德礼仪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