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民工与人口迁移-发展移民的迁移模式.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民工与人口迁移-发展移民的迁移模式.doc:..农民工与人口迁移:发展移民的迁移模式摘要:从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一般规律观察农民工,他们体现为中国特色的、“发展移民”的人口迁移的过程模式。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不可持续的农村人口不完整迁移状态。解决农民工问题,也即发展移民的推进方向是:推进以农民工带动农村人口以家庭为基本单兀的完整迁移过程,伴随着中国实现现代化,最终完成农村人口的迁移。推进发展移民的两大突出任务是明确农民工将来归属的引导方针和提升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关键词:农民工;人口迁移;发展移民中图分类号:A8/B17/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5-0158-04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1984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允许农民自备口粮进城务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的发展,出现了“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迁移。这两类流动既不同于195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条例》之前的自由迁移,也不同于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动员式迁移,更不同于因建设需要或征地需求的安置移民的迁移,完全是农民自主、自觉、自发、自愿、自己负担迁移成本的迁移行为。农民工的流动是追求发展机会的理性迁移行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推断,农民工的总体流向是以中西部人口大省为流出地、以经济发达的特大中心城市和东部发达省份为流入地,在全国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大加一小”4个流入中心。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跨省迁移量与流出地的人均耕地量、人口密度和迁移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流入地的人均耕地量、外商直接投资、流动人口数量和流出地的农业比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农民工的流向遵循发展机会的导向。,一类是户口迁移,属于技能型熟练劳动力,由城市迁出,通过计划决定,政府提供福利和机会,大多在国有部门有固定工作,享有迁入地城市居民类似的居所;另一类是非户口迁移,属于非熟练或低技能劳动力,由农村迁出,通过市场调节,依靠个人的联系和网络实现,大多在非因有部门承担零时的工作,享有低成本的居所。农村劳动力迁移属于非户口迁移,迁移量与迁出地的人均耕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迁入地的人均耕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对迁移距离和迁出地农业比重更敏感,而户口迁移相反。专题调查也表明,农民外出务工主要依托以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信息网络,88°%的农民工通过自发方式外出,有组织外出的仅占12%。而且,近年来部分省市试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也未收到显著效果。此外,农民工的流向和流量是受市场调节的。2007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表明,工资水平及其兑现程度是引导农村劳动力调整外出就业区域的最重要的因素,%,而长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的吸纳比重均有所下降,因为同期环渤海地区的工资水平和工资兑现情况在各大区域中是最好的;调查显示,市场对区域就业分布将发挥更大的调节作用。

农民工与人口迁移-发展移民的迁移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19-02-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