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剧院观众厅设计
Discussion about Auditoria of Theatre
陈剑秋汪铮
Chen Jianqiu Wang Zheng
摘要结合工程实践探讨观演建筑的核心空间——观众厅的形态设计,立足于观众厅的专业要求及新时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了观众厅设计中应把握的原则及要素。观众厅的空间形态应是传统空间概念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观众厅空间体形技术台口视线混响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inter space-shape design of auditoria which is core of theatre builders. In stead of focusing all attention on “shape”, the article not only bases on professional demand of auditoria and the newest technology of engineering but bines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n concludes several principles about design of auditoria. So the inter space-shape of auditoria should be bination of traditional building-space and modern technique.
KEY WORDS auditoria,space,shape,technology,entablature,line of sight,reverberation
中图分类号 TU2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3959(2006)01-00-00
观演建筑按其声学特性可分为两大类:音乐类与语言类,无论是哪一类设计,观众厅均为其核心空间。观众厅的空间形态决定了一座观演建筑的定位及品质,笔者近年有幸参加了几座剧院及会议中心的设计,对此有些许体会。结合刚落成的温州会议中心及施工中的东莞大剧院、温州大剧院,对其空间形态设计作一些探讨和总结。
一观众厅的空间模式
观众厅的空间模式,亦即观众厅的体形设计,对大厅的声音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是观众厅设计的基础环节。观众厅发展至今有多种模式,最早的观众厅形式是矩形;传统歌剧院以马蹄形或接近马蹄形的U形平面为主,也有少量扇形平面;现代剧院,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后,产生了较多新的平面形式,主要包括了椭圆形、钟形、多边形和不规则形等。
1 马蹄形平面
这种经典的平面对于大容量歌剧院是比较合适的。它的内部空间围合,增加了演出的气氛,同时观众视距短,视觉质量较高;明显的缺陷是台口两侧观众的视觉效果差。马蹄形的改进型平面则通过将台口两侧做成斜面,不设观众席,增强了中前区观众席的侧向早期反射声。美国的肯尼迪演艺中心及建设中的国家大剧院、温州大剧院均采用此种方式(图1)。
2 扇形平面
扇形平面最大的优点是观众席充分利用了舞台120°的展开角范围,以达到较大的观众容量。当扇形角度比较小时,会使大量座席远离舞台,后排视距较远,直达声弱,且池座大部分座席几乎得
试论剧院观众厅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