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标准走向一个产业,TD-SCDMA(以下简称TD)用了10年,这个我国自主研发、被称为我国通信界最大骄傲的3G国际标准,虽然仍在艰苦地产业化,但通过这10年,TD已经基本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走过一条从标准到技术,再到商业化的道路,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WCDMA和CDMA2000在全球都已经拥有较为丰富的商用经验,TD自诞生起,就注定要与这两种标准展开残酷的市场竞争。在未来的国际化道路上,TD还将遭遇更多的挑战。
杨骅:
TD十年始创业
■本报记者汤浔芳李智鹏摄影记者杨立航
国庆节,当人们都在家热热
闹闹地看阅兵时,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正率领着产业联盟的国内企业前往2009年瑞士日内瓦电信展。近20家TD核心企业展示了TD最新的商业进展,展望了TD未来的技术演进。
其实,在9月的中国国际通信展上,杨骅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既要应付媒体,又要协调联盟企业的参展事宜。虽然忙碌,但越来越“有盼头”的TD,让杨骅越忙越欣喜。
10年前,TD还是无厂商、无产品、无产业的“三无”产品,周边围绕着无休止、无结论、无统一标准的“三无”争论; 现在,TD不仅有厂商、有产品、有市场,网络容量越来越大,终端也越来越多元化。回首10年来的变化,杨骅觉得“艰辛,却令人向往”。
网络容量依旧脆弱
“在标准与技术就绪后,TD已经走到了全面产业化的阶段。”杨骅告诉记者,网络和终端是TD现阶段的最大挑战。
在中国移动的三期网络建设规划中,将投资588亿元用于新建约6万个TD-SCDMA基站,网络覆盖238个城市,覆盖率达到2G网络的95%。
事实上,从2006年起,TD就开始了网络建设,目前已经到了第三期。2006年2月,青岛、厦门、保定三个城市开始建设TD试验网; 2007年1月,中国移动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启动了TD-SCDMA试验网一期工程; 2008年7月,中国移动加入TD联盟,面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主导TD试商用; 2008年年底,中国移动启动二期TD-SCDMA建设,在2009年上半年基本实现了38个城市的TD网络覆盖。
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网络铺设,但TD能否安全应用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做一个千人试验网与一个万人商用网是截然不同的。”杨骅说。截至2009年8月,TD在网用户数已经突破200万。对此,杨骅不无担心,“我们的许多工作都是在用户数不多的情况下完成的,网络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用户容量的考验,当用户爆发性增长时,网络如何应对是最大的挑战。”
在终端方面,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联想、海尔、TCL、酷派、海信等国内外手机厂商都纷纷支持TD,手机、数据卡和上网本等近200款TD终端投放市场。其中,TD手机约有百余种,覆盖高、中、低端机型,具备双模自动漫游切换、高速数据下载、运营基本业务和3G特色业务等功能。
“虽然影响TD商用的终端瓶颈正逐步破解,但其基本性能在复杂的环境下仍存在很多未知因素。”杨骅说。
目前,已有部分终端具备了可视电话系统、视频点播、在线电视、Web浏览高速、FTP下载等3G业务,所有TD终端要实现基本语音和3G业务仍需一段时间。
除了网络和终端,在合作、服务以及3G业务类型上,TD都需要深入探索。杨骅表示,3G时代的
TD十年始创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