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中国古代著名陵墓建筑●秦始皇陵:陕西临潼县。中县。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者。●唐乾陵:陕西乾县。唐十八陵中保存得最完整者。●北宋七帝八陵:河南巩义市。改变了汉唐陵墓居高临下和依山傍水的体制,陵台建于低洼之地,与当时的风水堪舆学说密切相关。●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长陵以宏伟的地面建筑著称,定陵为地下宫殿。●清东陵:河北遵化;清西陵,河北易县。平面布局沿袭了明代诸陵旧制,但在坟丘上部增设月牙城。一、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奠基之作。位于陕西省临潼县,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即位伊始,即在咸阳大建宫室,同时开始帝陵建设,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直到公元前210年去世,二世即位。[又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前247)即位时就开始建陵,历时38年。]秦始皇陵墓的主体在今陕西临潼骊山主峰北麓,外观上为一方锥形的夯土台,南北长350米,东西长345米,台高47米。陵体四周筑有两层城垣,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面积大小近78个故宫。秦始皇陵陵体至今尚未发掘。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始皇刚刚登位,就挖通治理了郦山,到统一天下后,从全国各地送来七十多万徒役,凿地三重泉水那么深,灌注铜水(填缝隙),把外棺放进去,又修造宫观,设置百官位次,把珍奇器物、珍宝怪石等搬了进去,放得满满的(“臧”通“藏”)]令匠作机驽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命令工匠制造由机关操纵的弓箭,如有人挖墓一走近就能射死他。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器递相灌注输送,顶壁装有天文图象,下面置有地理图形。]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火炬(人鱼:鲵,即娃娃鱼,两栖动物,有四足,声似婴啼。一说“人鱼”即鲸鱼),估计很久不会熄灭。]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二世说:“先帝后宫妃嫔没有子女的,放她们出去不合适。”就命令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下葬完毕,有人说是工匠制造了机械,墓中所藏宝物他们都知道,宝物多而贵重,难免会泄露出去。隆重的丧礼完毕,宝物都已藏好,就封闭了墓道的中间一道门,又把墓地最外面的一道门放下来(羡,yán,同“埏”,墓道。有内、中、外三道门),工匠们全部被封闭在里边,没有一个再出来的。墓上栽种草木,从外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秦陵模型图秦陵地宫模型图据考古学家近年用遥感技术对墓室探测,证明墓内确有水银贮存,证明《史迹》描述不诬。秦陵兵马俑秦始陵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发现于1974年。它位于陵体外垣的东侧l500米处。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1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2号坑和3号坑。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图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